自古東亞的國際秩序基本上以中國為中心,周圍國家多臣服中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是中國的藩屬國,朝貢不斷。日本與中國有正式外交的時期有限,因此日本有「雖三韓歸此土(中華),吾朝未屬他國」的優越意識,認為朝鮮半島的國家附屬中國,所以劣於日本,應從屬日本。另一方面,日韓兩國在其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受中國華夷思想影響,都曾存在著自我中心意識,即「日本型華夷意識」與「朝鮮中華主義」。尤其十七世紀兩國均以不同方式脫離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日本在政治外交上對朝鮮採屬國態度,朝鮮則在文化上有高度優越感。
本書討論七至十九世紀日韓兩國間的政經往來和相互認識問題,並從中瞭解日韓兩國對立的歷史淵源、日本蔑視韓國的意識、韓國對日本的文化優越感,以及中國對日韓關係的影響。中韓宗藩關係,可說是日韓外交立場不同的重要原因。本書從另一視野理解十九世紀以前的東亞國際關係,並拓展了東北亞史研究的議題。
本書特色
1.十九世紀前的日韓關係,日本、韓國學界多以各自中心立場研究。本書則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長時間考察日韓兩國對立的歷史淵源及中國對日韓關係的影響,是中文學界對此議題最初的學術專著。
2.注解詳盡,廣泛蒐羅中日韓三國史料,並參考日韓學者的研究成果,於研究者有極高參考價值。
3.梳理一千多年來日韓兩國間錯綜複雜的恩怨情結,有助於理解當代東亞國際關係的歷史背景。
4.編製人名、地名、名詞索引,便於讀者快速掌握關鍵資訊。
- 前言(第1頁)
- 第一篇 日本的朝鮮觀(第9頁)
- 第一章 神功皇后征三韓的傳說(第11頁)
- 第二章 日本型華夷觀(第33頁)
- 第三章 元軍征日(第91頁)
- 第四章 中世日本的對外觀(第131頁)
- 第五章 十九世紀以前日本的朝鮮觀(第171頁)
- 第二篇 朝鮮的日本觀(第221頁)
- 第六章 朝鮮最早的日本紀行(第223頁)
- 第七章 十五世紀朝鮮人對日本的觀察(第245頁)
- 第八章 江戶時代朝鮮通信使對日本社會的觀察(第289頁)
- 第九章 江戶時代朝鮮通信使對日本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觀察(第333頁)
- 第三篇 十六世紀末的朝鮮戰爭(第393頁)
- 第十章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第395頁)
- 第十一章 日軍在朝鮮半島的築城(第427頁)
- 第十二章 日軍的戰術(第467頁)
- 第十三章 日軍軍中的傳教士與僧侶(第487頁)
- 第十四章 日、朝、明三國軍中的疾疫、情蒐與通訊(第517頁)
- 第十五章 日軍在朝鮮半島的殺掠及朝鮮俘虜在日本的生活(第545頁)
- 後記(第585頁)
- 參考書目(第587頁)
- 人名索引(第641頁)
- 地名索引(第645頁)
- 名詞索引(第648頁)
紙本書 NT$ 1100
單本電子書
NT$
77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