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1.內容深入淺出,有系統地介紹中醫護理的基本理論與概念,使初學者能認識與了解中醫護理的博大精深意涵,並充實中醫護理的專業知識。
2.市面上同性質的書內容敘述多咬文嚼字,且多參考大陸的習慣用語,引用古文也較多,若無特別解說,對初學者而言稍顯艱深難懂。本書經過作者參考許多書籍融會貫通後,依國人的常用說法做解釋與說明,文辭清晰、簡單易懂,能有效提升讀者的學習效率。
3.本書聘請中醫護理學的專家撰寫,每位作者皆具有多年教學經驗,文中除利用一些小故事、例子來提高讀者的興趣之外,搭配許多的簡圖、照片與表格配合說明,不僅能提綱挈領,更能提高讀者的理解力,使印象深刻加強記憶。
4.常用中醫外治療法中提供詳細技術操作步驟,配合多幅真人拍攝的照片,使讀者更能清楚地瞭解並能輕鬆自行操作。
- 第一章 緒論 鍾蕙如(第1-1頁)
- 第一節 中醫護理的起源與理論形成的基礎(第1-3頁)
- 第二節 中醫護理源流與歷史演進(第1-7頁)
- 第三節 中醫護理的原則(第1-10頁)
- 第四節 中醫護理的業務範疇(第1-15頁)
- 第二章 中醫護理發展與現況 鍾蕙如(第2-1頁)
- 第一節 台灣中醫護理組織(第2-3頁)
- 第二節 台灣中醫護理的政策與發展(第2-4頁)
- 第三節 台灣中醫護理的研究現況與發展(第2-10頁)
- 第四節 台灣中醫護理未來的展望與建議(第2-11頁)
- 第三章 中醫護理概念 林叔蔓 林麗美(第3-1頁)
- 第一節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第3-3頁)
- 第二節 中醫護理原則(第3-11頁)
- 第三節 組成中醫護理框架的四個基本概念(第3-21頁)
- 第四章 中醫體質學說與應用 林叔蔓 吳秋燕(第4-1頁)
- 第一節 中醫體質的基礎概論(第4-3頁)
- 第二節 中醫體質歷史與分型(第4-10頁)
- 第三節 中醫體質的應用(第4-17頁)
- 第五章 輔助療法之趨勢與應用 陳曉容(第5-1頁)
- 第一節 輔助療法的認識(第5-3頁)
- 第二節 輔助療法的使用(第5-5頁)
- 第三節 輔助療法於護理的應用(第5-8頁)
- 第四節 輔助療法簡介(第5-11頁)
- 第六章 中醫護理評估法 孫淑惠 江慧珠(第6-1頁)
- 第一節 症、證、病及三者的關係(第6-3頁)
- 第二節 望診(第6-4頁)
- 第三節 聞診(第6-13頁)
- 第四節 問診(第6-14頁)
- 第五節 切診(第6-20頁)
- 附件:中醫護理評估指引(第6-25頁)
- 第七章 中醫護理辨證施護與記錄 孫淑惠 江慧珠(第7-1頁)
- 第一節 中醫辨證方法簡介(第7-3頁)
- 第二節 八綱辨證的辨證要領(第7-5頁)
- 第三節 氣血津液辨證的辨證要領(第7-11頁)
- 第四節 臟腑辨證的辨證要領(第7-15頁)
- 第五節 病因辨證的辨證要領(第7-24頁)
- 第六節 施護原則(第7-28頁)
- 第七節 護理記錄(第7-31頁)
- 第八章 食膳在疾病應用及宜忌護理 鍾蕙如(第8-1頁)
- 第一節 中醫飲食護理的特點(第8-3頁)
- 第二節 中醫飲食宜忌護理(第8-6頁)
- 第三節 中醫疾病飲食宜忌護理(第8-8頁)
- 第四節 腫瘤中醫調理的飲食宜忌護理(第8-13頁)
- 第九章 中醫服藥護理-內治法 吳秋燕(第9-1頁)
- 第一節 中藥介紹(第9-3頁)
- 第二節 常用中藥的劑型與用法(第9-12頁)
- 第三節 中醫給藥護理(第9-17頁)
- 第十章 常用的中醫外治療法及其護理 林麗美(第10-1頁)
- 第一節 耳穴療法及其護理(第10-3頁)
- 第二節 拔罐療法及其護理(第10-12頁)
- 第三節 刮痧療法及其護理(第10-19頁)
- 第四節 推拿及其護理(第10-26頁)
- 第十一章 情志護理 吳秋燕(第11-1頁)
- 第一節 情志病介紹(第11-3頁)
- 第二節 情志護理(第11-7頁)
- 第三節 情志護理應用-以音樂治療為例(第11-15頁)
- 第十二章 中醫護理於臨床的應用-老年照護 陳曉容 鍾蕙如(第12-1頁)
- 第一節 老年病學發展簡史(第12-3頁)
- 第二節 老年中醫生理與病理變化(第12-5頁)
- 第三節 中醫學對老年病的認識(第12-6頁)
- 第四節 老年人中醫保健(第12-10頁)
- 第五節 老年養生保健(第12-18頁)
紙本書 NT$ 520
單本電子書
NT$
36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