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1
好母親不是天生的,修練才是根本
媽媽的品行、情緒、價值觀、心態、都會潛移默化地傳達給自己的孩子。
媽媽們在這些方面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素質。
母親為歐巴馬締造了一個光明的前途
二○○八年十一月四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巴拉克‧歐巴馬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當選美國第五十六屆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這位政治新星彷彿從世界的邊緣走來:他生於夏威夷,長於印尼和美國本土,在夢想和種族漩渦的交纏中成熟。他沒有萬貫家財,更沒有顯赫的家族庇蔭,卻從社區底層崛起為主流白人政治圈中的黑人領袖。他被視為「甘迺迪第二」和實現馬丁‧路德‧金「夢想」的最佳人選……當歐巴馬成為許多美國人心目中的政治偶像時,人們忍不住要追尋他的成長之路,歐巴馬是如何從社會最底層一步步成長為一個政治領袖的呢?
歐巴馬曾經說過,「她是一生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於她」。這個人就是歐巴馬的母親——安.蘇托洛。
在年幼時,歐巴馬的父親與母親離了婚,但母親並沒有因此心存積怨,讓歐巴馬去仇恨這個父親;相反,歐巴馬的母親竭盡所能,在兒子心中勾畫出一個積極正面的好父親形象。所有的男孩要成長,都要向他的父親學習。身在單親家庭的歐巴馬,正因為心中存有對父親的美好想像,在生活中才不「缺」父親。
歐巴馬的童年很複雜。他是在白人家庭長大的黑人孩子,和美國很多離婚家庭的孩子一樣,歐巴馬的童年經歷了失去父親、不斷遷徙的動盪生活。按照常理來講,這種童年生活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是什麼讓歐巴馬避免了家庭離異的負面影響,成功地走出童年的陰影?可以說,歐巴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不得不歸功於他背後的偉大女人——他的母親。
與老歐巴馬離婚後,安有很多理由對老歐巴馬憤怒,她一邊帶兒子一邊求學,生活非常拮据,而且自他們離婚後一直到一九八二年老歐巴馬遭遇車禍去世,歐巴馬只見過父親一次。此外,老歐巴馬也沒支付過贍養費,雖然安也沒有提出要贍養費,但這個父親畢竟沒有盡過自己的責任。
然而,安沒有表現過對老歐巴馬的憤怒,也從來沒有在兒子面前說過他的壞話。實際上,每當和兒子談起他的父親,安說的都是優點。她對歐巴馬說,他的父親聰明,幽默,擅長樂器,有一副好嗓子……
歐巴馬童年的每一個進步,母親都自豪地歸結為歐巴馬繼承了父親的智慧,是歐巴馬沿著他父親成功的道路在走。這種鼓勵給了孩子極大的信心。在夏威夷普納後私立學校念書的時候,歐巴馬總是跟同學吹噓,「生父是一個非洲王子」。童年的歐巴馬把父親想像成非洲王子,他也要配得上這樣的父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美好的理想和信念,這個信念是母親給歐巴馬最好的人生禮物,他的外祖父母也很好地保護了這份「珍貴的禮物」。歐巴馬的外祖父母反對女兒與歐巴馬父親的婚姻,但他們並沒有因此在歐巴馬的面前詆毀他的父親,反而,他們會向對父親沒有太深記憶的歐巴馬談談他父親的軼事。例如,談起老歐巴馬曾在國際音樂節上唱非洲歌曲時,他們說:「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個人都被他迷倒了。」
是一個寬容而有智慧的母親給了歐巴馬一個「好父親」的信念,是「好父親」的信念讓歐巴馬避免了童年家庭離異的負面影響。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母親這樣談到父親,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父母離婚給歐巴馬帶來的心理衝擊。他的內心不僅沒有分裂,還學到了豁達,並且也學會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積極的一面。這可能是歐巴馬如今展現出樂觀性格的重要緣由。
安不僅讓兒子以有這樣一個黑人父親自豪,還讓兒子學會了作為一個黑人的自豪。她經常帶民權運動的書籍、美國著名女黑人福音歌手馬哈利婭.傑克森的錄音以及馬丁.路德.金的講稿回家,讓歐巴馬耳濡目染。這一切給歐巴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相信,人們雖然擁有不同膚色,但本質是一樣的,人人生來平等」。
安原來的名字叫「斯坦利」, 這是男孩的名字,歐巴馬的外祖父想要一個男孩,所以給她起了這個名字。於是,一直到改名前,她常常因名字而遭到一些同學的嘲笑,但安很坦然地面對這一點,並不會因此而自卑或神經質地反擊。她也教會了歐巴馬這種坦然,小時候當小夥伴們稱呼歐巴馬為「小黑孩」時,他也沒有感到什麼不妥。或許因為他已經從媽媽那裡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膚色,所以對「小黑孩」這種稱呼裡的蔑視意味可以免疫了。
一九七一年,安把十歲的歐巴馬送回了夏威夷。小女兒瑪雅回憶,那是母親一生中最困難的決定,因為她在印尼生活,這會帶來很多困難,但這時她的樂觀天性發揮了作用。對此,瑪雅說,媽媽曾教育她說:「不要被恐懼或狹隘的定義所束縛,不要在自己周圍築起圍牆,我們應當盡力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親情和美好的事物。」
顯然,歐巴馬也繼承了媽媽的這一天性。美國民主黨內初選中,儘管一開始希拉蕊明顯佔據上風,並在後來也給歐巴馬帶來了嚴重挑戰,而且他也遭遇過「牧師門」等事件,但歐巴馬和他的競選陣營從未亂過陣腳,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提起母親,歐巴馬說「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於她」,遺傳自父親的黑色皮膚在歐巴馬的政治生涯中成為一面旗幟,而遺傳自母親的堅韌不拔與自信,以及受母親影響形成的對社會、宗教和種族的看法,更使他成了今天的歐巴馬。
歐巴馬的母親值得每個母親去學習。當你把自身優秀的品質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孩子,你也會跟歐巴馬的媽媽一樣優秀。作為一個優秀的媽媽,我們要記住的是:自信的媽媽,才能讓孩子形成自信的性格;不暴躁的母親,才能有一個好脾氣的孩子;媽媽的堅韌,才會造就孩子的勇敢和堅強。
好母親不是天生的,修練才是根本
學習是母親應該長期進修的一門功課,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憑著感覺我們也可能會做好,但是用更科學、更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方法來進行教育,母親無疑會做得更好。此外,做媽媽的還要知道,媽媽是孩子的影子,對孩子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媽媽的品行、情緒、價值觀、心態、都會潛移默化地傳達給自己的孩子。媽媽們在這些方面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素質。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媽媽,才會教出懂得自尊的孩子;媽媽愛讀書,孩子才能愛學習;母親善待自己,孩子才會善待生命;在人際交往中,孩子與人相處自如的心態來自媽媽,媽媽的風度,將會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所以,作為一個母親,要完成上帝交給自己的工作,需要全面地學習,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培養自己的信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優雅而富有魅力的媽媽。只有不斷完善自己的母親,才能成為一個孩子喜歡、自己喜歡的好媽媽。
- 第一章 母親的「品質」左右孩子的一生(第22頁)
- 希拉蕊:母親的品質對子女有著決定性影響(第22頁)
- 推動世界的手是那雙搖搖籃的手(第27頁)
- 母親品質的內涵:身、心、靈均衡發展(第31頁)
- 以全新的視角審視「養不教,父之過」(第36頁)
- 居禮夫人:優質的母親養育出優質的後代(第40頁)
- 第二章 影響力,像「律」一樣存在(第50頁)
- 影響力——商業時代成人教育的代名詞(第50頁)
- 女性與生俱來的「親和力」(第55頁)
- 孩子的信仰多是信仰母親的變種(第59頁)
- 韓國「第一媽媽」:營造一個溫暖的家(第63頁)
- 媽媽善待自己,孩子才會善待生命(第68頁)
- 是非觀關乎你的人生,關乎孩子的未來(第72頁)
- 艾森豪威爾之母:發牌的是上帝,玩牌的是自己(第76頁)
- 第三章 形象時代,修練「氣質」 母親(第80頁)
- 母親必讀:最經典的女性氣質書《紅樓夢》(第80頁)
- 「賢妻良母」是氣質母親的最高境界(第86頁)
- 你的風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第90頁)
- 氣質在心不在身,把修養滲透到骨子裏(第95頁)
- 端莊優雅: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第100頁)
- 「白宮黑玫瑰」的藝術氣質來自母親的薰陶(第103頁)
- 第四章 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第108頁)
- 人格學——來自第三世紀的遠古智慧(第108頁)
- 不被照顧的新生兒,易形成人格分裂(第115頁)
- 海明威情結:母親對孩子消極性格的影響(第120頁)
- 換掉性格中的那塊「完美」要求(第124頁)
- 媽媽一視同仁,孩子才會尊重(第128頁)
- 母親的「高尚」教養(第133頁)
- 胡適的愛人之心來自仁愛的母親(第135頁)
- 第五章 母親的德行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第140頁)
- 由臨刑責母想到的(第140頁)
- 厚德載物,積德者不傾(第145頁)
- 由「塑化劑」看母親的誠信(第149頁)
- 「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后(第154頁)
- 母親賦予齊白石正直的品質(第158頁)
- 寬容和理解讓鄧肯「自由」舞蹈(第163頁)
- 第六章 媽媽心理健康,孩子心智健全(第168頁)
- 用喬韓窗口理論,認識你自己(第168頁)
- 內心完善的媽媽是心理能量的給予者(第174頁)
- 母親是一位業餘的心理專家(第179頁)
- 暴躁的情緒會阻礙孩子的成長(第183頁)
- 卡內基:母親的自信成就了孩子的勇敢(第188頁)
- 張艾嘉:拋棄虛榮讓「花兒」靜靜綻放(第193頁)
- 季辛吉之母:時時保持一顆寵辱不驚的心(第198頁)
- 第七章 世界上最好的愛來自「知性」媽媽(第204頁)
- 知性力,提升母性的附加值(第204頁)
- 為母必須成才,好母親是學出來的(第208頁)
- 現代教育制度下母親教育方式的冷思考(第213頁)
- 與時俱進,提倡性別教育的雙性化(第218頁)
- 愛讀書的母親,薰陶出愛學習的孩子(第222頁)
- 達爾文:天賦不可強求,只可等待(第225頁)
- 第八章 做一個聰明而有創造性的母親(第230頁)
- 母親的工作是有創造性的工作(第230頁)
- 用教育專家的「眼光」對待孩子(第233頁)
- 感動孩子,教育就成功了一半(第238頁)
- 開發想像力,歌德之母總把故事講述一半(第243頁)
- 愛因斯坦之母:早期教育開啟智慧之門(第247頁)
- 第九章 有幸福感的母親,締造幸福的孩子(第252頁)
- 培養幸福的人是教育的最高準則(第252頁)
- 被接受了的愛才是幸福的源泉(第256頁)
- 將快樂這種生存能力傳遞給孩子(第260頁)
- 與人相處的自如心態多來自母親(第264頁)
- 龍應台:只希望兒子找到一份帶給他快樂的工作(第267頁)
- 附錄一: 母親教子箴言(第272頁)
- 附錄二:成功教育理念聚焦(第276頁)
- 卡爾.威特教育(第276頁)
- 蒙特梭利教育(第278頁)
- 斯托夫人教育(第281頁)
-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第283頁)
- 夏洛特.梅森的家庭教育(第285頁)
紙本書 NT$ 250
單本電子書
NT$
17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1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