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黃帝內經》最早提出。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使用,只有肝可以,而且任勞任怨很少抗議。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想減重先養脾,每季最後18天,就是補脾好時機。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也是古今學中醫的必修聖經。
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療理論和經驗,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預防等都有闡述,
可說是從中醫初學者到中醫大師都會反覆研讀的寶庫!
根據書中「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
身體哪裡出毛病,都可以透過探查、疏通經過此處的相關經絡來調理。
比如肚子疼有「足三里穴」來對應、牙疼有「合谷穴」來對應。
12條經絡365個穴位,每個穴位都能調理身上的病。
本書作者是百萬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
他將自己數十年間研讀《黃帝內經》、《道德經》的體悟,
總結出一般人也能實踐的簡易版《黃帝內經》。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黃帝內經》:「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兩眉之間主肺,如果這裡晦暗無光,顏色發黑,代表肺氣不足。
兩眼之間主心,兩眼間若有很深的皺褶橫紋,且發黑(青),可能心臟有問題。
鼻梁正中間主肝,這裡露出青筋,就說明肝可能有瘀血……。
怎麼治?按特效穴。肺氣不足,可揉胳膊上的尺澤穴保養肺;
揉手心的少府穴、勞宮穴,可以養心……。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根據《黃帝內經》「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則,
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療鄰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揉印堂(祖竅穴),再揉膻中穴,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吹風後咳嗽、感冒,刺激風池穴、風門穴,比吃藥管用;
脾胃不好,飯後肚子經常脹的人,吃完飯趕緊揉箕門穴,很快會好轉。
(這些穴位在哪裡?本書全圖解)
怎麼知道有沒有按對?怎麼按才算有效?
「以痛為腧」、「氣至而有效」,穴位按下去有痠、麻、脹、痛的感覺就是對。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一年分四季,人的生命也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年輕人長枝葉,要練四肢,得跑步,做激烈運動。
中老年人要長樹根,得練五臟、練骨髓。
要想老得慢,鍛鍊身體時就要往五臟六腑用力:
一推(腹),二跪(膝),三站立(金雞獨立)。
引血下行,引氣歸元,三招抗老逆齡小祕訣,堅持做,效果好。
《黃帝內經》,初學者到大師都在反覆研究的寶庫,
12條經絡、365個穴位,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可說是從中醫初學者到中醫大師都會反覆研讀的寶庫!
根據書中「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
身體哪裡出毛病,都可以透過探查、疏通經過此處的相關經絡來調理。
比如肚子疼有「足三里穴」來對應、牙疼有「合谷穴」來對應。
12條經絡365個穴位,每個穴位都能調理身上的病。
本書作者是百萬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
他將自己數十年間研讀《黃帝內經》、《道德經》的體悟,
總結出一般人也能實踐的簡易版《黃帝內經》。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黃帝內經》:「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兩眉之間主肺,如果這裡晦暗無光,顏色發黑,代表肺氣不足。
兩眼之間主心,兩眼間若有很深的皺褶橫紋,且發黑(青),可能心臟有問題。
鼻梁正中間主肝,這裡露出青筋,就說明肝可能有瘀血……。
怎麼治?按特效穴。肺氣不足,可揉胳膊上的尺澤穴保養肺;
揉手心的少府穴、勞宮穴,可以養心……。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根據《黃帝內經》「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則,
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療鄰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揉印堂(祖竅穴),再揉膻中穴,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吹風後咳嗽、感冒,刺激風池穴、風門穴,比吃藥管用;
脾胃不好,飯後肚子經常脹的人,吃完飯趕緊揉箕門穴,很快會好轉。
(這些穴位在哪裡?本書全圖解)
怎麼知道有沒有按對?怎麼按才算有效?
「以痛為腧」、「氣至而有效」,穴位按下去有痠、麻、脹、痛的感覺就是對。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一年分四季,人的生命也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年輕人長枝葉,要練四肢,得跑步,做激烈運動。
中老年人要長樹根,得練五臟、練骨髓。
要想老得慢,鍛鍊身體時就要往五臟六腑用力:
一推(腹),二跪(膝),三站立(金雞獨立)。
引血下行,引氣歸元,三招抗老逆齡小祕訣,堅持做,效果好。
《黃帝內經》,初學者到大師都在反覆研究的寶庫,
12條經絡、365個穴位,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 推薦序一 了解自己身體,與之和諧相處/施昀廷(第7頁)
- 推薦序二 養生長壽靠自己,能自助便有天助/謝旭東(第11頁)
- 前言 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身心變強大(第15頁)
- 第一章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第17頁)
- 01 《黃帝內經》說,諸病於內,必形於外(第18頁)
- 02 生病了,先察顏觀色,再按特效穴(第24頁)
- 03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偏偏肝可以(第32頁)
- 第二章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第39頁)
- 01 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第40頁)
- 02 有九種氣會造成人生病(第50頁)
- 03 急救保命三大穴,緊急情況可保命(第64頁)
- 04 夏季護血管,養好心包經(第69頁)
- 05 一穴通全身,醒腦開竅保健康(第79頁)
- 06 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的大穴(第84頁)
- 07 排毒第一要穴,長期服藥的人要按(第90頁)
- 08 拒絕霾害,按摩三大穴(第95頁)
- 09 帶「風」的都是治病奇穴(第101頁)
- 10 腳上的穴位最接地氣(第107頁)
- 11 水分穴、璇璣穴,排毒、順氣兩不誤(第111頁)
- 12 舌強不語找廉泉穴,口角流涎找承漿穴(第116頁)
- 第三章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第121頁)
- 01 順應時節做養生(第122頁)
- 02 衰老是慢性疾病發病的元凶(第125頁)
- 03 多餘的鍛鍊會變老(第133頁)
- 04 徒手就能祛魚尾紋、大眼袋(第140頁)
- 第四章 每天氣聲八字訣,五臟強壯(第145頁)
- 01 想改善面子問題,肺要養好(第146頁)
- 02 肺經養好消百病(第152頁)
- 03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偏偏肝可以人(第159頁)
- 04 「空手抓蝴蝶」,肉緊實人不老(第163頁)
- 05 打通膀胱經,腿腳有力(第166頁)
- 06 養生先養心,心就是人的命(第174頁)
- 07 轉手腕,防止阿茲海默症(第180頁)
- 08 腎是根基,一定要顧好(第189頁)
- 09 手腳冰涼,艾灸、墜足補腎氣(第195頁)
- 10 身體的肉歸脾管,養好脾,增肌又減肥(第201頁)
- 11 脾虛百病侵,靠五穴按摩(第206頁)
- 12 養脾胃,推腹;補肝腎,敲帶脈(第215頁)
- 13 嘴裡發聲就能保養五臟(第219頁)
- 第五章 養身先養神,醫病先醫心(第227頁)
- 第六章 魂要守舍,好好睡覺(第237頁)
- 第七章 壓力山大身體都知道(第243頁)
- 01 人體有「減壓閥」—經絡(第244頁)
- 02 下跪也能減壓(第251頁)
- 第八章 任何運動都不能過勞(第255頁)
- 01 坐,本身就是一種運動(第256頁)
- 02 筋長一寸,命延十年(第264頁)
- 03 站如松,好姿勢(第268頁)
- 04 坐如鐘,腿有勁(第271頁)
- 05 走路「行如風」,睡覺「臥如弓」(第275頁)
- 06 用氣不用力,人就會年輕(第278頁)
- 第九章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第283頁)
- 01 春不養,夏易病!(第284頁)
- 02 夏天養生,夜臥早起(第288頁)
- 03 秋養肺防秋燥,感冒不上身(第292頁)
- 04 腎主冬,藏好陽氣,來年少生病(第296頁)
- 05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第303頁)
紙本書 NT$ 499
單本電子書
NT$
34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