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你就是愛, 不必外求:喚醒自心佛性的力量
  • 點閱:277
    7人已收藏
  • 作者: 帕秋仁波切著 , 項慧齡譯
  • 出版社: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3
  • 集叢名:大圓滿:9
  • ISBN:9786269710287
  • EISBN:9786269817603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11915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獨立書獎心靈好書入圍肯定!
 
  本書英文原版入圍「2023年新世代獨立書獎 Next Generation Indie Book Awards」心靈類獎項
 
  #這是「秋吉林巴大伏藏傳承持有者」帕秋仁波切第一本中文專書。

 
  在利他的天空中翱翔,除了悲心與智慧的雙翼,
  還需要拍動翅膀的大力——源自心性尊嚴的威德力量 。
 
  仁波切以開放、坦率並溫暖的傳法風格,平易清新地深入探索「尊嚴」這個主題,引領我們把覺知帶入內在的轉化,為探見心性並修持本具尊嚴,提供深廣見地、探索與座上修漸進引導,幫助尋找道途者親見清淨本性並增盛本具尊嚴。趣入自心本性而開啟尊嚴大力的本源,這是根本療癒人生困惑與苦惱的珍寶大藥。
 
  「自我」是一個演員,總是在演戲。
  發現心性本具尊嚴而信任自心時,
  就不用再演了,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利益世界。
  此時,只要當無執而真實的自己——
  充滿悲智與尊嚴的自己。
 
  秋吉林巴廣大伏藏傳承持有者
  新生代生活與佛法融匯實修引路上師——
  帕秋仁波切親自指引
  開啟心性尊嚴寶藏的起點書 
 
  為什麼內心的喜悅如此難以維持?為什麼總是輕易地被自疑、信心不足、恐慌所佔據?為什麼覺得自己不完整、憂慮自卑、自我憎恨、自戕成癮、恐懼衰老與死亡?這些痛苦與不堪的起因是什麼?
 
  「尊嚴」是對於真實本性的堅定信心。即便生活中充滿缺憾,我們都可以時時轉心向內,注視自心的真實本性,心性的本具尊嚴功德一直都在,所暫時迷失的是自己與佛性之間的連結。
 
  本書汲取藏傳佛教的智慧傳統,教導「自心佛性尊嚴」是眾生本具的特質,本來完整且圓滿。在覺照煩惱與分別念的剎那,妄念就開始式微,心也不再黏著,不論環境起了什麼樣的混亂,都能安住於本淨心性的莊嚴明晰之中,保任深刻且金剛不壞的安定力量,這是發展利他發心與重啟內心力量的必要基礎。
 
  書中以三個部分反映出「尊嚴」作為一個概念的發展進程,以及修習「尊嚴」的次第。第一部指出心與真如心性,而我們必須明瞭「心」本就是清淨且豐盛的。第二部把焦點放在瞭解障蔽本淨心性的習氣與迷惑,以及加以對治的方法。第三部則著眼於這個過程的結果——甚深且深植的信任與信心,轉化了我們與自己、他人、世界之間的關係。
 
  認出真實心性,並且懷著確信而加以保任的時候,就擁有了尊嚴的力量,且能於生命進程中任運展現。帕秋仁波切十分強調生活與實修的覺證,故本書除提供概念認知之外,也給予一套思與修的漸進練習「尊嚴座上修」,幫助讀者與本具的佛性連結並加以實際修持。我們必須由直接親身經驗去認識自心,這份認識是穩固尊嚴並且讓生命充滿深刻意義的關鍵所在。
 
  關於與本書相關的活動訊息,請參見網址:www.awakeningdignity.org。_
 
推薦語
 
  ▍證悟傳承的薪傳者
  帕秋仁波切是一位大放異彩的佛法傳承者,他師承本世紀最偉大的上師,為佛法與西方哲學思想創造對話,付出許多的努力,備受讚揚。——宗薩欽哲仁波切
 
  ▍掃清習氣,直趨尊嚴
  帕秋仁波切在本書中探究無畏尊嚴的本質,從親身經驗出發,來教導我們按部就班地清除層層的習氣與障蔽。仁波切引導大家認識自心的真實本性,也提供修習各種善巧方便的要訣,以穩固洞見與見地,用覺知、智慧與尊嚴的力量來對待自他。對於所有希望尋得幸福與滿足的人,我衷心推薦本書。——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簡介
 
帕秋仁波切
 
  帕秋仁波切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佛法導師,其作風獨特、有活力與充滿魅力。他出生於西元1981年,是寧瑪派秋吉林巴廣大伏藏傳承的持有者,剛滿一歲時,即被認證為達隆噶舉主要傳承上師之一 。

 
  仁波切是祖古烏金仁波切之孫、慈克秋林仁波切之子、二世頂果欽哲楊希仁波切之兄。他誕生的家族承襲了八百多年無間斷的禪修傳統,有許多證得圓滿成就禪修大師。
 
  仁波切自小從頂果欽哲法王、敦珠法王、貝諾法王、楚璽仁波切等眾多偉大上師座前接受無數灌頂、口傳、導引,並由根本上師祖古烏金仁波切、紐修堪仁波切處接受直指心性教授。
 
  仁波切是一位博學者,於23歲完成傳統藏傳佛教教育後,便一直往來於世界各地的佛學中心與大學,教授佛法哲理與實踐之道。
 
執筆者暨中文審定者簡介
 
吳淑錦(Sophie Shu-chin Wu)
 
  畢業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取得中國思想史的博士學位。她目前在艾格尼斯史考特學院(Agnes Scott College)擔任副教授一職,教授包括佛教在內的亞洲歷史與哲學。中國與西藏的獨立電影以及觀照教育(contemplative education)是她的學術研究焦點。她不但是一位資深的佛學弟子,也是帕秋仁波切所主持之機構的董事會成員與禪修指導老師。她與夫婿居住於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在她(想像的)空閑時間中,淑錦喜歡旅行,品嚐自家烘培的咖啡,健行於山光水色間。
 
譯者簡介
 
項慧齡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學碩士。從事佛法翻譯多年,譯有《我可以更慈悲》、《如是》、《沒事,我有定心丸》、《如是,我能見真實》、《立斷》等書。目前與家人定居西雅圖。
  • 【序言】充滿信心的尊嚴光彩/丹尼爾.高曼與泰拉.班尼特.高曼
  • 【導言】與本具的尊嚴結盟/吳淑錦
  • ︱第一部︱自性本淨
  • 第一章 心的明鏡
    • 「寧傑,這個可憐人。」
    • 你不孤單
    • 西方人眼中的尊嚴
    • 最珍貴特質的守護者
    • 我們本自富足
    • 踏上旅程
    • 尊嚴訓練 檢視自己與尊嚴之間的關係
  • 第二章 認識自己
    • 佛陀醫師
    • 偉大的魔術師
    • 我的祖父:當代上師的鮮活典範
    • 「『我』是誰?」──學習去認識自己
    • 當下的發心,未來的祈願
    • 尊嚴訓練 發願
  • 第三章 超越美醜
    • 蓮花裡的諸佛
    • 煩惱的透鏡
    • 你心中的世界
    • 心與心性
    • 認識自心
    • 尊嚴訓練 新咒語
  • 第四章 三位禪修上師
    • 外在的上師:善知識
    • 內在的上師:正念
    • 究竟的上師:心性
    • 學習如何禪修
    • 尊嚴訓練 禪修的姿勢
    •      輕鬆地保持專注
  • ︱第二部︱你能夠作出改變
  • 第五章 與「黏著心」為友
    • 黏著心
    • 認識五毒:與煩惱為友的起點
    • 擁抱與轉化過失
    • 哪裡黏住了?察覺黏著心
    • 對治法:慈心、謙遜、隨喜、布施、勝觀
    • 持續禪修
    • 尊嚴訓練 以呼吸來恢復身心的平衡
    •      調伏煩惱
  • 第六章 觀照,但不起分別心
    • 少一點批判分別:停止連鎖效應
    • 多一些內省觀照:覺察念頭
    • 樸炯:於生起時立斷
    • 尊嚴訓練 直接注視念頭
    •      直接注視煩惱
  • 第七章 療癒分別心
    • 分別心、五毒與我執的關係
    • 愛是離於自我評判
    • 對治分別心之藥
    • 尊嚴訓練 禪修慈心與悲心
  • 第八章 去愛的勇氣
    • 沈著寂靜的心
    • 以悲心柔軟自心
    • 慈心
    • 隨喜的喜心
    • 珍貴,但非特別──捨心
    • 四無量心密切相關
    • 尊嚴訓練 禪修四無量
  • 第九章 我是誰?
    • 我究竟是誰?
    • 離於我執
    • 深入審查自我
    • 尊嚴訓練 觀察修
  • 第十章 起而行的悲心
    • 醫學與佛教的悲心
    • 悲憫疲勞:一種誤解
    • 堅韌的悲心
    • 驕慢:阻礙真悲心的障礙
    • 化悲心為行動
    • 穩固與包容
    • 尊嚴訓練 施受法
  • ︱第三部︱生起信任與確然之心
  • 第十一章 真實的力量
    • 悲心、智慧、尊嚴
    • 三怙主
    • 尊嚴真的會喪失嗎?
    • 四種療癒的力量
    • 尊嚴訓練 通徹的覺知
  • 第十二章 生死尊嚴
    • 什麼是死亡?
    • 有尊嚴地死去的真義
    • 啟發人心的實例
    • 臨終的智慧
    • 思惟死亡的重要性
    • 尊嚴訓練 思惟死亡
  • 第十三章 自在無罣礙
    • 修習自在無罣礙的三種方式
    • 大師的風格
    • 在水上書寫
    • 尊嚴訓練 放下,任其自然,安住
    •      大樂禪修
  • 第十四章 繼續回家的旅程
    • 三種層次的禪修覺受
    • 求速速證果?請精進恆修!
    • 每日訓練與修持的戒律
    • 安排你的日程
    • 閉關的利益
    • 設定你的進程
    • 通達尊嚴的次第
    • 大成就者的祝福,我的願望
  • 【附錄】尊嚴訓練各章主題
紙本書 NT$ 390
單本電子書
NT$ 308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