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解除束縛你的「禁止令」:找出藏在傷害裡的「好處」, 修復千瘡百孔的心
  • 點閱:44
    123人已收藏
  • 作者: 大鶴和江著 , 楊鈺儀譯
  • 出版社:世茂出版
  • 出版年:2024
  • 集叢名:心靈叢書25
  • ISBN:9786267446065
  • EISBN:9786267446034 EPUB
  • 格式:PDF,JPG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4

發現藏在傷害裡的「好處」,結束未完結的童年記憶
察覺到看不見的「利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為什麼「想改變卻變不了」?這是因為你無法放下束縛自己的禁止令與傷害得來的好處!

  例如有位想向媽媽撒嬌的女孩一直被說:「妳是姐姐,所以要忍耐。」當她長大後,會害怕被拒絕,因而無法去依賴誰或向誰撒嬌,學會了「不可以依賴人或向人撒嬌」這樣的認知。這就是禁止令。


  而傷害的好處是指,透過不依賴人、不向人撒嬌,「就不會因被拒絕而受傷」,也「因為很努力而能收穫好評」。

  「禁止令」是幼童時期從與雙親相關的事項中學到並養成的習慣,是關於生存方式的「禁止規則」,就是問題的根本。「利益」則是指「一直懷抱著問題所能得到的好處」。

  因此,只要釐清這點,查覺到「問題背後有何好處」就能加速解決心懷的煩惱與問題。

  ‧對獲得幸福有罪惡感的女性
  →覺得結婚是拋下單親的母親,除了「拋棄雙親的恐懼」還有「被拋棄的恐懼」。

  ‧故意做出令人討厭的行為,希望別人認為「自己很沒用」的男性
  →做壞事被雙親斥責才能得到關注,下意識認為與人建立關連要透過這樣損害自身名聲的方式。

  ★限制人生的各種「禁止令」
  ◎不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欲求與情緒
  (若是表現出來,就會感受到被否定、被拒絕、被拋棄的恐懼)

  ◎不可以比雙親還幸福
  (若比雙親還幸福,就會覺得自己拋棄了不幸的可憐雙親而有罪惡感)

  ◎不可以離開雙親
  (要是離開了,就會變孤獨而感受到活不下去的恐懼)

  ◎不可以成長、成為大人,非得要維持孩子的模樣不可
  (若是成長、成為大人,就不會被愛,會被拋棄)

  ◎不可以靠近人
  (若是靠近了人,就會受傷)

  ◎不可以失敗或做錯事
  (要是弄錯或失敗了,就會被否定、被輕視而覺得丟臉、沒有價值)

  ◎不可以輸給別人
  (要是承認了比別人差,就活不下去。感受到會丟臉的恐懼,對自己感到絕望)

  ◎不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思考
  (若是自由思考,就會感受到孤獨的恐懼。接受別人的支配,停止大腦活動比較輕鬆)

  ◎不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
  (要是表現出自我風格、活出自我,就會被拋棄而活不下去)

  ◎不可以用自己本來的性別處世

  ◎不可以相信人
  (若是相信了人,就會被背叛而受傷)

  ◎不可以相信愛或有所依戀
  (若是相信愛,就會被背叛而受傷)

本書特色

  深入解說「禁止令」「利益」「雙重束縛」的機制。
  以舉具體的事例來解說能用以解決問題的練習。

好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作者簡介

大鶴和江

  心理治療師/復原心理療法士。


  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復原治療師協會代表理事。

  有限公司ユアエクセレンス(Your Excellence)代表董事。

  生於大阪,長於大分。因雙親離婚而生活窮困,同時為了療養母親的疾病,自六歲起就於兒童照護機構中生活。因為面對了從孩童時期的體驗以及創傷中所引發的各種困難,對人生以及生存抱持著疑問。之後學習了心理學、心理療法、腦科學,2005年時以心理治療師的身分創業。開發出新的心理療法「復原心理治療法」,聚焦在「看不見的利益」上,現在做為心理治療學校的講師活動中。在YouTube頻道「カズ姐さんの深くて面白い心理学」(和姐姐的深度有趣心理學)中,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解說深奧難解的心理機制而獲得好評。

  著有《恐れを手ばなすと、あらゆる悩みから自由になる》(暫譯:放下恐懼就能從各種煩惱中獲得自由。大和書房)。

譯者簡介

楊鈺儀

  兼職譯者。喜歡日文,喜歡日本,喜歡閱讀。最大心願是能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譯有《自私的人最快樂:不再迎合他人,停止受人擺佈的人際關係》《不敢當壞人,永遠被當濫好人:遠離道德騷擾、退貨走偏的人際關係》(世茂出版)等書。

  聯絡信箱:yufenghana@gmail.com
  • 前言 只要察覺到「利益」,就能擺脫人生的兩難(第3頁)
  • 第一章 為什麼會重複發生同樣的煩惱與問題呢?(第13頁)
    • 為什麼「想改變卻變不了」?(第14頁)
    • 對獲得幸福有罪惡感,因而放棄結婚的女性(第18頁)
    • 「拋棄雙親的恐懼」以及「被拋棄的恐懼」(第21頁)
    • 不解決問題是因為其中有好處(第23頁)
    • 兩個利益:「逃開‧避開⋯⋯」「可以獲得⋯⋯」(第26頁)
    • 藏在「無法說出想說的話」背後的真相(第29頁)
    • 努力過頭「不能輸」的女性(第32頁)
    • 故意做出令人討厭的行為,希望別人認為「自己很沒用」的男性(第37頁)
    • 「利益」的背後有著「禁止令」(第42頁)
    • 限制人生的各種「禁止令」(第47頁)
    • 成為讓自己成長的糧食(第50頁)
  • 第二章 在無意識中停止人生的雙重束縛(第53頁)
    • 矛盾的訊息引致了混亂(第54頁)
    • 若活出自我,自己就會死?(第58頁)
    • 愈是靠近,被拋棄的恐懼感就愈強烈(第62頁)
    • 可以自由選擇,但是⋯⋯(第67頁)
    • 若是一直有矛盾的兩種想法,情況會變成怎樣?(第71頁)
    • 想離開卻又離不開的依附關係(第74頁)
    • 無法自己做決定的男性(第80頁)
    • 雙重束縛是各種問題的根源(第83頁)
    • 只要解開一側的束縛,就能解決問題嗎?(第85頁)
    • 想解決的是更深層的問題(第88頁)
  • 第三章 解決問題所必須的是什麼?(第91頁)
    • 大腦本能地會想避開疼痛與不愉快(第92頁)
    • 能解決問題的,不是其他人,也不是治療師(第95頁)
    • 從了解問題的根本原因開始吧(第97頁)
    • 暴飲暴食的真正原因(第100頁)
    • 不結束掉未完結的童年記憶,就無法解決問題(第102頁)
    • 總是喜歡上廢柴的女性(第106頁)
    • 只要改變感覺與情感,行動自然會改變(第109頁)
    • 為什麼想做卻也不想做?(第111頁)
    • 盡可能將情感與感覺化為言語(第113頁)
    • 不了解自己—來自依戀障礙的依賴(第115頁)
    • 培育心靈羈絆的重要性(第119頁)
    • 無法抑制對孩子感到煩躁的女性(第122頁)
    • 讓自戀的傷回復吧(第126頁)
  • 第四章解除「禁止令」,改變人生的方法(第133頁)
    • 為什麼解決問題時順序很重要?(第134頁)
    • 為了了解自己、察覺自我,就要「語言化」(第140頁)
    • 糾結為什麼重要?(第143頁)
    • 「冒險的勇氣」與「克服困難的勇氣」(第148頁)
    • 只要自我否定,就無法感受到幸福(第152頁)
    • 在自己心中培育安心與安全感(第159頁)
    • 自我否定感很強的女性(第167頁)
    • 要解除人生的禁止令,就要推翻前提(第170頁)
    • 增加人生中感受到幸福的時間(第176頁)
  • 結語 答案要往自己的內心求,要主動尋求解決(第179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24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