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二〇一〇年臺北共樂軒以「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之名獲登錄為臺北市北管音樂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本書《民樂街上老軒社:共樂軒歷史記憶》即為臺北市文化局策劃「傳統藝術系列」叢書系列成果之一,全書以共樂軒館藏各時期活動的歷史圖像為基礎,結合文獻研究、田野訪談與調查等多樣途徑所建構的歷史書寫。研究與成書係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團隊執行,由范揚坤主編,高嘉穗、陳美蓁擔任撰述,共歷時約三年合作完成。

共樂軒做為日治時期迄今大稻埕的代表軒社之一,其跨越百年以上歷史發展同時反映了臺北地區北管音樂表演藝術文化,其歷史進程深刻展現出老臺北傳統音樂人文的聲景。全書以「歷史印刻」、「子弟拼圖」、「共樂喧天」三部分為書寫主軸,每部下分六個主題細述共樂軒人文地理歷史變遷、歷來子弟概況及多元音樂風華。正文之後並附有共樂軒相關重要日治時期報刊報導,及研究團隊整理之共樂軒日治、戰後大事紀。

范揚坤(主編)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所音樂學組博士。
近年主持研究與發表:

《北港的傳統音樂在地歷史》(雲林:雲林縣政府。2020)、《流轉•發聲:鈴鈴,美樂與遠東唱片目錄彙編》(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7)、〈上大人,一齣亂彈戲的歷史知識考掘〉(《音樂研究》29期。頁145。2018)、〈節慶音景:浮泛的民俗印象之為有特色的聽覺情境記憶與再現〉(《文化資保存學刊》32期。頁 2757。2016)、《捨離與完成:集曲歷史的現象詮釋〉(《臺灣音樂研究》21期。頁 127。2015)。
高嘉穗(撰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所音樂學組博士。
發表與參與研究:
《犯調研究─以《新編南詞定律》商調為中心》
《北港地區的傳統音樂在地歷史》 (雲林:雲林縣政府。2020)
《臺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2)
陳美蓁(撰文)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民族音樂學博士
發表與參與研究:
Heritagization of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Impact and 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ractices in Taiwan.
《北港地區的傳統音樂在地歷史》 (雲林:雲林縣政府。2020)
《流轉發聲:鈴鈴、美樂與遠東唱片目錄彙編》(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7)


  • 局序/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第6頁)
  • 推薦序/林茂賢(第8頁)
  • 推薦序/游素凰(第10頁)
  • 推薦序/潘汝端(第12頁)
  • 推薦序/謝宗榮(第14頁)
  • 共樂軒的歷史復振與歷史記憶(緒說)/范揚坤(第16頁)
  • 第一部 歷史印刻(第35頁)
    • 共安社與共樂軒舊事(第36頁)
    • 前廳諸神與曲館往事(第44頁)
    • 謝、范將軍與軒慶(第52頁)
    • 歷史榮光(第64頁)
    • 北部交陪(第78頁)
    • 中南部交陪(第90頁)
  • 第二部 子弟拼圖(第105頁)
    • 頭人小記:陳天來家族(第106頁)
    • 頭人續記(第117頁)
    • 老子弟群像(第136頁)
    • 「松伯」朱清松(第161頁)
    • 「金土」張金土(第177頁)
    • 新生與復振(第186頁)
  • 第三部 共樂喧天(第209頁)
    • 共樂軒北管(第210頁)
    • 子弟戲獻技(第223頁)
    • 什音與清音(第232頁)
    • 西樂隊與中西樂(第240頁)
    • 馬隊吹(第246頁)
    • 大班鑼鼓(第253頁)
  • 參考書目(第262頁)
  • 附錄一、共樂軒大事紀(第267頁)
  • 附錄二、日治時期共樂軒相關報導(第287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