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輕快的散文,記述他在音樂路途上所遭遇到的惆悵與喜悅;用趣味的生活事實,談論嚴肅的樂教問題,其中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為了要使人人生活音樂化,作者致力推行音樂欣賞的教育工作;為此,不得不磨鍊好演奏技術,不得不著手創作樂曲,又不得不尋求音樂創作中國化的方法;這種「求諸己」的治學精神,在書內皆有切實的記錄。從書內,讀者可以看到抗戰期間的音樂概況,同時也可看到樂人在逆境中如何奮鬥。卷首三篇序文,均能指出此書的獨到之處。附篇論著,最能闡發古代樂論要旨,值得愛樂人士參考。
- 題 端
- 序一 感召與啟示
- 序二 音樂創作的虛靜境界
- 序三 讀後語
- 在工作中摸索前行
- 一 引言
- 二 如何助人享受音樂?
- 三 嘈吵的音樂晚會
- 四 唱片音樂會
- 五 空襲下的音樂講座
- 六 崎嶇的路途
- 在艱苦中尋找出路
- 七 羅馬求師
- 八 重建根基
- 九 與樂人們聊天
- 十 學習的旅程
- 十一 調式和聲與現代和聲
- 十二 從頭再學對位法
- 十三 中國風格的和聲
- 在困難裡設計開展
- 十四 造形音樂
- 十五 尋泉記
- 十六 為灰姑娘製玻璃鞋
- 十七 為兒童作藝術歌
- 十八 樂曲的印行
- 在實踐裡闡釋理論
- 十九 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
- 二十 音樂的欣賞與創作
- 二十一 「創造的音樂」
- 二十二 聖「哲琪利亞」的山林
- 二十三 雙夢記
- 後 記
- 附 篇
- 二十四 亞洲古代音樂為現代音樂之泉源
- 二十五 左傳的「季札觀周樂」
- 版權宣告
- 封 底
紙本書 NT$ 330
單本電子書
NT$
24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