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的時代,尋找新的政治想像與實踐可能
本書旨在闡述一種以構建公平社會為最高目標的自由主義觀點。不同於自由放任的市場資本主義(又稱右翼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首重經濟自由,左翼自由主義所在意的是: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與追求,而又有足夠的意願與善意參與社會合作時,國家應該基於怎麼樣的原則、建立什麼樣的制度,給予每個人公平而合適的對待,讓人們可以得到符合內心所欲的真實自由?
上述說法聽來大概不陌生。其實,自羅爾斯的《正義論》於一九七一年出版以來,左翼自由主義論述早已成為西方政治哲學的主流,也是絕大多數民主國家討論公共政策與社會福利時的基礎共識。不過,考量華人的政治現實與歷史語境:香港曾被認為是最能實踐新自由主義的經濟體系,內部卻有嚴重的分配不均,這幾年來各項自由更明顯限縮;中國在一黨專政下形成的「威權資本主義」,對人民在政治權利與經濟上造成雙重剝奪。作者認為,試圖整合自由與平等的左翼自由主義正是對上述境況的回應,需要透過更完整的說理,讓相關概念深植社會,進而去啟發、推動任何可能的改革。
以這樣的關懷為出發,作者在書中討論了政治為什麼必須要講道德,統治的正當性從何而來,以及從不同角度論證左翼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並詳盡回應了右翼自由主義等代表思想家的觀點,直指其對公平性的犧牲與可能弊害,進一步去彰顯,為什麼左翼自由主義會是更好的選擇,讓每個人更有機會活出完整而有尊嚴的人生。
除了思想脈絡,本書的最後部分也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的公共實踐和哲學反思。透過這些過往的行動、記憶、對話甚至反抗,映射出哲學思考其實離不開個人的生活經歷,政治哲學也絕非書齋中的清談,而是能在公共生活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美好的一門技藝,它對這個世界是有所要求的。而這樣的哲學實踐,正是兩千多年前希臘哲人蘇格拉底以生命做出的示範:公共哲學不是離經叛道,而是回到哲學的源頭。
- 前言
- 導論:思想的力量
- 第一部分 政治與道德
- 1 政治道德之必要
- 2 較真的政治
- 3 反思性認可與國家正當性
- 4 羅爾斯與要求正義的權利
- 5 公共哲學的理念
- 第二部分 自由與自主
- 6 自由的理念
- 7「消極自由」的基礎
- 8 自由與容忍——回應胡適先生
- 9 論思想自由
- 10 為民主辯護
- 11 個人自主與自由的優先性
- 第三部分 市場與正義
- 12 金錢、產權與自由
- 13 市場秩序與社會正義——對海耶克理論的一個反駁
- 14 機會平等的理念
- 15 自由主義的平等觀
- 16 一種正義社會的想像
- 17 左翼自由主義的正義提綱
- 第四部分 文化與身分
- 18 宗教自由的基礎
- 19 文化認同與承認的政治
- 20 自由主義與群體權利
- 21 自由愛國主義
- 22 公共生活的意義
- 第五部分 左翼與右翼
- 23 還有理由做個自由主義者嗎?——左翼與右翼之間
- 24 馬克思與羅爾斯
- 25 左翼自由主義的理念
- 26 羅爾斯與中國自由主義
- 第六部分 往事與時代
- 27 我們都配得上自由——微博上的自由課
- 28 我們不是沒有選擇
- 29 當第一枚催淚彈擲下來
- 30 抗命者言——雨傘運動被捕記
- 31 守護記憶,就是守護我們自己
- 32 自由誠可貴——我的微博炸號紀事
- 33 逆流而行
- 後記
- 注釋
- 參考書目
紙本書 NT$ 660
單本電子書
NT$
46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