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台灣引以為傲的代工模式在全球產業分工的優勢逐漸朝微利化方向發展,未來可預期只有少數廠商能夠繼續維持代工的獲利模式,而由宏□公司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所提出之「微笑曲線」,由代工模式擺盪到微笑曲線的另一端經營品牌,以尋求更大的獲利空間,似乎已成為國內多數廠商轉型或新創事業發展的共識。然而,品牌經營之路迢迢,由華碩公司代工與品牌分家所引發之爭議、宏達電 (HTC) 主攻自有品牌以搶市占率為主之經營策略,導致股價連續幾日下跌,甚至是宏□公司在轉型為 PC 品牌業者,看似即將觸碰到 PC 產業的龍頭時,面臨小筆電受到 Apple 公司 iPad 產品的衝擊遭到嚴重虧損,以及新創的國民服飾品牌 lativ 面臨產品 MIT 與產地標示處理所引發爭議的新聞,皆可見品牌經營之不易。
當然,品牌並不等於商標,企業朝向品牌之路發展,絕不是註冊一個自己所擁有的商標那麼簡單,企業除行銷品牌之外,企業整體經營相關的法規遵循(產品製造人責任、消費者保護、勞工保護、證券交易、智慧財產權等)、社會公共議題參與(環保、人權、災害、重大社會事件等)、危機處理、產品品質或服務的提昇等,都需要企業長期的投入,才能真正朝品牌之路邁進。但無疑地,商標註冊乃是確確實實踏出品牌經營的第一步,而透過商標法制維護自己的品牌,也是品牌經營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然而,回到商標法的領域,非僅有志於發展全球品牌的大廠,才需要注意商標法的議題。營業規模小至夜市的香腸攤,大至稱霸實體通路的 7-ELEVEn ,產品小至螺絲釘,大至建築物,小至經營網拍市場的個體戶,大至年營收數以億計的大企業,商標在商業發展的過程中,皆可扮演一定的角色,端看吾人如何應對。
本書主要目的在透過有系統的問答設計,以案例式的說明方式以及新聞時事的議題討論,帶領讀者輕鬆了解國內最新商標法制,儘量避免過分艱澀的法條用語,再輔以最新的商標法條文( 2011 年全面修正, 2012 年 7 月 1 日施行)或實務見解作為參考,可供有志於從事企業法務人員 (in-house) 或智慧財產權管理人員自行進修使用,每一則案例只需耗費讀者 5 至 10 分鐘零碎時間,即可打下未來參與商標管理、品牌經營決策輔助的法律基礎,輕鬆建立法務人員的專業形象。
- 前言(第1頁)
- 第一篇 商標註冊(第3頁)
- Q1. 什麼情形下,公司會需要進行商標註冊?(第3頁)
- Q2. 什麼樣的素材可以註冊商標?(第7頁)
- Q3. 需要向全世界各國都申請商標註冊嗎?(第11頁)
- Q4. 是否需要同步在各國申請商標,以避免因申請時間落差導致無法取得商標權?(第14頁)
- Q5. 在台灣註冊商標後,能在中國大陸主張優先權嗎?(第17頁)
- Q6. 申請商標註冊需要多少費用?(第19頁)
- Q7. 註冊商標時,商品類別應該如何選擇?(第22頁)
- Q8. 除了商標之外,商標法還保護哪些標示?(第28頁)
- Q9. 商標註冊申請書上提及商標圖樣中之「」,不得單獨主張專用權是什麼意思?(第31頁)
- Q10. 智慧局來函通知申請的商標與他人商標近似,應該要怎麼處理呢?(第34頁)
- Q11. 商標在中國大陸遭經銷商搶註怎麼辦?(第37頁)
- Q12. 著名商標有什麼特殊的保護嗎?能不能主動申請將自己的商標認定為「著名商標」?(第41頁)
- Q13. 能不能註冊他人著名企業名稱作為商標?(第45頁)
- Q14. 發現有他人註冊近似商標,可以採取什麼行動?(第48頁)
- Q15. 有人將公司註冊商標申請網域名稱,公司可以要得回來嗎?(第51頁)
- 第二篇 商標侵權與合理使用(第55頁)
- Q16. 競爭廠商使用很像但不完全相同的商標,也可以主張其侵害商標權嗎?(第55頁)
- Q17. 公司名稱如果剛好和別人的商標一樣,會不會侵害商標權?(第58頁)
- Q18. 一般來說,若是侵害他人商標權會有什麼責任?(第61頁)
- Q19. 侵害商標權如何計算損害賠償的數額?(第66頁)
- Q20. 販賣侵權仿冒品,除要求商標權侵害損害賠償之外,造成公司商譽的損害,可以另外要求賠償或登報道歉嗎?(第70頁)
- Q21. 仿冒的產品如果和公司產品很像,只是沒有印上公司註冊商標,是不是就拿它沒辦法?(第74頁)
- Q22. 收到他人侵害商標的通知函時,應該如何處理?(第77頁)
- Q23. 經銷商在銷售公司產品時,誤用競爭對手的商標,原廠也要負侵害商標的責任嗎?(第80頁)
- Q24. 在大賣場或百貨公司查獲仿冒品,可以要求大賣場或百貨公司與仿冒商連帶負賠償責任嗎?(第83頁)
- Q25. 遇到他人侵害商標權時,應該要蒐集哪些證據?(第86頁)
- Q26. 公司文宣的照片拍到競爭對手的商標,沒有取得授權,會有侵害商標權的責任嗎?(第89頁)
- Q27. 已經用了很久的店名,被別人註冊商標,是不是就不能用了?(第93頁)
- Q28. 銷售從國外真品平行輸入產品,會侵害商標權嗎?(第97頁)
- Q29. 真品平行輸入產品與國內銷售規格不符,重新分裝、裁切後進行銷售,是否會侵害商標權?(第100頁)
- Q30. 販賣品牌商品,能否直接在招牌上使用該品牌的商標?(第102頁)
- 第三篇 商標管理與應用(第107頁)
- Q31. 為什麼許多商標上會標示®或TM,二者有何不同?(第107頁)
- Q32. 取得商標授權若沒有登記,是否有效?(第109頁)
- Q33. 經銷與代理有何不同?授權經銷商或代理商使用商標時,應注意哪些事項?(第112頁)
- Q34. 授權他人製作品牌商品時,應注意哪些事項?(第115頁)
- Q35. 商標權可以轉讓給別人嗎?又受讓別人的商標時,應注意哪些事項?(第118頁)
- Q36. 企業購併時,有關商標權的部分,要注意哪些事項?(第121頁)
- Q37. 商標權能否用於融資使用?商標權究竟值多少價值呢?(第124頁)
- Q38. 若是競爭對手商標權遭法院拍賣,評估是否承購要注意哪些事項?(第127頁)
- Q39. 企業網站若要使用客戶或原廠的商標,怎麼用才會合法?(第132頁)
- Q40. 商標專屬授權、獨家授權與非專屬授權有何差異?(第136頁)
- Q41. 有廠商自中國大陸輸入仿冒產品,能夠在海關就進行查扣嗎?(第139頁)
- Q42. 網拍平台上有人販賣仿冒商標的產品,平台業者需要負什麼樣的責任?(第142頁)
- Q43. 在網頁的Meta Tag 把知名品牌放進去,增加被搜尋引擎找到及曝光的機會,會不會有侵害商標權的問題?(第144頁)
- Q44. 購買他人商標的關鍵字廣告,是否會侵害他人商標權?(第148頁)
- 第四篇 看新聞學商標(第153頁)
- Q45. 百威啤酒鬧雙胞—談商標註冊審查要件(第153頁)
- Q46. 「K.SWISS」是否會令人誤認產地為「SWISS」?(第158頁)
- Q47. 高鐵700T車頭商標 敗訴(第164頁)
- Q48. 《小王子》引商標權糾紛 從韓書店中不見蹤影(第167頁)
- Q49. 真假Spoon Light—商標搶註有解(第170頁)
- Q50. 電影「賽德克.巴萊」商標註冊爭議案之我見(第174頁)
- Q51. 宜蘭礁溪的「甕窯雞」,為何無法取得註冊商標?(第185頁)
- Q52. 你註冊了就是你的嗎?由「讚岐」烏龍麵談起(第191頁)
- Q53. VOV與VO5—談商標混淆誤認判斷之困境(第196頁)
- Q54. 能否在產品上標示「for iPhone4」或「適用於iPad」?(第202頁)
- Q55. 真假「豆油伯」?談商標先使用及其限制(第206頁)
- Q56. 麻豆文旦不能標麻豆?談產地「證明標章」與「團體商標」(第212頁)
- Q58. 鞋底的紅色戰爭—Christian Louboutin v.s. YSL(第223頁)
- Q59. 你是黑店,我也是黑店—談宜蘭黑店冰店的商標權爭議(第228頁)
- Q60. 「大話軒轅」VS「軒轅劍」—談商品或服務搭便車的風險(第234頁)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