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過去的歲月驕傲,為過去的傷痛值得!」
1990年,沒有在國家正式工作單位任職的張元,拍出了中國第一部獨立製作電影《媽媽》、1993年完成《北京雜種》,成為國際矚目的新銳導演,也成為電影局的眼中釘。為了進入官方的電影體制,讓未來的作品能順利在中國上映,張元決定將知名小說〈一地雞毛〉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試圖「入軌」,卻無力與複雜的人事糾葛、荒謬的體制運行周旋,最後電影局一通電話,原先談好的器材廠商紛紛毀約,《一地雞毛》電影就此擱淺,開機七天即被迫停機。
作者寧岱當年負責《一地雞毛》劇組的宣傳工作,受當時獨立紀錄片熱潮影響,投資方另撥出預算,請寧岱記錄《一地雞毛》的拍攝過程,反倒促成紀錄片《停機》的誕生。事件發生後,寧岱第一時間採訪了劇組成員、藝術界好友、師長等人的看法,同時拍攝劇組收到通知後的不甘與憤懣、該停止或繼續、是否更換導演等種種討論,用鏡頭見證一個試圖走進官方體制的獨立電影製作劇組,它的開啟與終結,它對電影界、對個人的影響則一直延續到今天。
繼紀錄片《停機》之後,寧岱再度透過文字梳理中國電影體制的建立與變化、事件發生後劇組的公關應對等,深度探討何以在中國獨立電影、紀錄片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初期,《一地雞毛》的停機竟無毫無轉圜的餘地,藉以紀念張元與劇組夥伴們這段捍衛創作自主性、意圖衝破周圍環境束縛的青春:
「我們關注的是人,人的生活狀態、社會的狀態。我們希望能夠保護自己的藝術生命,而不是去學會投機。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直、什麼是邪惡,可我們不知道審查官坐在放映廳時是否正好心情愉快?不知道他們的官位穩不穩?他們的上級是不是正在找他們的碴?」
「只要有可能,我們就要轉動攝影機。我們要讓攝影機轉動到最後一刻。因為拍電影已經成為我們自己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
本書特色
★為過去的歲月驕傲,為過去的傷痛值得!
繼紀錄片《停機》之後,導演寧岱進一步透過文字梳理事件經過,深入探討中國電影體制的建立與變化,以及1990年代初期獨立電影發展與誕生的背景等──憶述張元《一地雞毛》被迫停拍的始末,記述一段捍衛創作自主性、意圖衝破周圍環境束縛的無悔青春。
★白睿文、洪晃、崔子恩、陳丹青、程青松、喻紅、劉小東──齊聲推薦!
各界推薦
白睿文│電影學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洪 晃│媒體人
崔子恩│居美華語作家,獨立影像和酷兒實踐倡導者
陳丹青│畫家
程青松│導演、編劇
喻 紅│畫家
劉小東│畫家
──齊聲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寫給親愛的臺灣讀者(第5頁)
- 第一章 一個電影劇組的沉浮(第13頁)
- 入軌行動(第13頁)
- 張元的合作夥伴沒有信心(第22頁)
- 修改劇本(第28頁)
- 小林只能是陳道明(第35頁)
- 和記者打交道(第41頁)
- 攝影機到了(第45頁)
- 套上緊箍咒(第49頁)
- 不知是喜還是憂(第51頁)
- 高山的資金有問題(第52頁)
- 讓攝影機轉動到最後一刻(第54頁)
- 第二章 「雞毛」一地的中國大陸電影界(第61頁)
- 電影體制、政策及現狀(第61頁)
- 電影的審查制度(第74頁)
- 獨立影人的誕生(第81頁)
- 《北京雜種》(第94頁)
- 獨立影人熱(第108頁)
- 盧卡諾和東京(第118頁)
- 電影局正在上演〈單位〉的戲(第124頁)
- 第三章 不能就此擱淺(第127頁)
- 清晨的電話鈴聲(第127頁)
- 拍不了的可能性大(第131頁)
- 查責任(第133頁)
- 解決辦法之一:找局長(第137頁)
- 電影局局長夫人是廣電部音像處處長(第140頁)
- 解決方法二:堅持拍下去(第142頁)
- 解決方法三:打官司(第145頁)
- 電影局局長家住樓房(第146頁)
- 找領導(第153頁)
- 解決方法四:換導演(第156頁)
- 張元自己不敢保證(第167頁)
- 劉震雲說自己不能當導演(第173頁)
- 不能停,搶拍下來(第175頁)
- 老桑說,「換導演的合適人選:劉震雲、張健、我。」(第177頁)
- 陳道明拒絕當導演(第180頁)
- 第四章 決定換導演(第187頁)
- 請給獨立導演一個空間(第187頁)
- 高山猶豫不決(第189頁)
- 把高山撇開(第194頁)
- 再借一把記者的筆(第197頁)
- 陳道明做真導演(第198頁)
- 對當事人及朋友們的採訪紀錄(第202頁)
- 到底怎樣看待獨立藝術家(第209頁)
- 高山仍舊猶豫不決(第211頁)
- 扯閒天(第213頁)
- 第五章 處理後事(第225頁)
- 劇組大換血內幕(第225頁)
- 清帳(第227頁)
- 要不回的預付金(第228頁)
- 意外的喜悅(第234頁)
- 感激熱愛電影的人們(第235頁)
- 閒話(第236頁)
- 一個小插曲(第241頁)
- 我們都是可憐的人(第242頁)
- 看月蝕(第248頁)
- 溫暖與支持(第250頁)
- 看了一場好舞蹈(第253頁)
- 第六章 紀錄片《停機》(第255頁)
- 《一地雞毛》停機,我開機(第255頁)
- 從頭再來(第260頁)
- 母親說她的孩子受到了傷害(第263頁)
- 我是小林(第266頁)
- 為什麼中國獨立導演希望有法律(第277頁)
- 第七章 事情還沒有完(第281頁)
- 看樣片(第281頁)
- 退房回家(第283頁)
- 再起風波(第286頁)
- 劉震雲一定要讓《一地雞毛》拍成(第291頁)
- 悲哀(第293頁)
- 第八章 總得有個結尾和交代(第295頁)
- 好夢難圓(第295頁)
- 朋友們的現在(一九九八年)(第303頁)
- 酒吧盛開的一九九七年北京(第312頁)
- 電影界「單位」現狀(第316頁)
- 《電影管理條例》出臺(第327頁)
- 高山真的跟我們「告別」了(第334頁)
- 張元:生活在繼續(第337頁)
- 第九章 過年回家(第359頁)
- 後記——二○○八年(第363頁)
- 後記——二○一八年(第365頁)
- 二○二二年,最後說兩句吧(第368頁)
- 《一地雞毛》拍攝大事年表‧一九九三年(第369頁)
- 照片集錦(第370頁)
紙本書 NT$ 680
單本電子書 NT$ 476
優惠價
NT$
419
(優惠期限:2025-02-2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