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甫出版即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行為》作者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
從神經認知科學出發,以詼諧輕鬆的方式,反駁了自由意志的神話。
提出人類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是由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環境因素的結果,
其中不存在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
薩波斯基也對歷史上人們如何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
癲癇患者、自閉症、異己者、犯罪者施予懲罰進行了耙梳,
證明人們對於精神疾病和行惡者者越來越瞭解,我們就會變得更具同理心和人道,
加上不存在自由意志的最後一擊,
我們會發現「所謂報應式的懲罰,是徒勞而錯誤的做法」,
從而改變我們的社會和法律框架,比起懲罰更重視矯正。
行為科學家、暢銷書《行為》(Behave)作者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暨《行為》之後,深入探討了關於人類做選擇和決定背後的生物科學,以及哲學,提出駁斥自由意志存在的毀滅性案例,呈現出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論點,那就是「人類沒有自由意志」。
在《行為》一書中,他探討人類行為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環境因素,甚至文化因素,表明人類任何一個行為背後,都是由一秒之前、一分鐘之前、一天之前、一年之前、一千年之前……一系列複雜的基因、神經學、環境、文化因素所構成。我們也許無法精準掌握所有結合先天、後天的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但這些生理機制確實深刻影響了我們每個當下的行為表達。而這隱含了「我們的行為是被生理機制和環境共同決定,沒有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的神經科學強烈主張。
在《命定》中,薩波斯基用了一整本書(在《行為》中只用一章篇幅)針對決定論和自由意志展開論證。針對我們幻想――也就是有個獨立存在的自我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即自由意志)――展開一場精彩的正面攻擊。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罷了。他也不假辭色地駁斥了現代物理學提出的、似乎能佐證非決定論的混沌理論、突現複雜性科學和量子物理學,其實都是決定論的,再次向我們展示了自由意志並不存在。
他的探討不僅停留在學術上的討論,更著重在實際道德責任、歸咎、懲罰、法律判刑等實際運作上,提出當我們「超越自由意志的存在」而對生命擁有新理解後,將會面對「人類就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結論,卻不至於使整個社會運作失控。反而提出從歷史上來看,當我們能夠瞭解許多人行惡是眾多因素交織而成的結果,就會更擁有同理心,也能以更人道的看法看待懲罰的概念,從而改善我們的法律體系和懲罰制度,比起懲罰,更重視事前預防犯罪和矯正,便能以更人性化的方式來打造更有同理心的世界。
無論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這本書都將成為以有憑有據的論證來挑戰你的可敬對手,引發你深入思考人性、人類行為,以及我們究竟是誰的觀點。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譯者簡介
- 各界讚譽
- 推薦序 從刑事辯護律師角度看自由意志不存在,未必沒有道理 林俊宏
- 推薦序 就算你不接受本書論調,它仍然值得、甚至必須一讀 陳瑞麟
- 推薦序 從與命定說的搏鬥中找到更好的人性之道 鄭凱元
- 導讀 薩波斯基:《命定》的《行為》 謝伯讓
- 目次
- 01 一路往下都是烏龜
- 02 電影的最後三分鐘
- 03 意圖從何而來?
- 04 有志的意志力:毅力的迷思
- 05 混沌入門
- 06 你的自由意志是否混沌?
- 07 突現複雜性入門
- 08 你的自由意志會不會就那麼突現出來?
- 09 量子不確定性入門
- 10 你的自由意志是隨機的嗎?
- 10.5 間奏
- 11 我們會不會暴走?
- 12 我們體內的古老齒輪:改變是怎麼發生的?
- 13 這我們以前真的做過
- 14 懲罰的愉悅
- 15 如果死的時候窮
- 致謝
- 附錄 神經科學入門課程
- 注釋
- 圖片來源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720
單本電子書
NT$
50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