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銀行的崛起:貨幣寬鬆與通膨危機的金融有形之手
-
點閱:150
11人已收藏
- 譯自:The rise of central banks:state power in financial capitalism
- 作者: 李昂·韋斯勒班(Leon Wansleben) 著 , 呂佩憶 譯
-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 出版年:2024
- 集叢名:Trend
- ISBN:9789570535839
- EISBN:9789570535891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352318
- 附註:附錄: 1, 檔案與訪談--2, 參考書目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量化寬鬆、升息降息、通貨膨脹,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房市高漲、薪資凍漲、人才外流,在在都是經濟衝擊。
為何可以透過貨幣政策的手段來管理經濟?
為何中央銀行穩定卻讓全球金融陷入危機?
揭開央行神祕的面紗,反思貨幣政策是穩定金融?抑或是場遊戲?
在金融失序的年代,一窺操控市場的那隻手,究竟如何掌握貨幣。
我們怎麼進展到輕鬆賺錢的時代?中央銀行扮演什麼角色,這些年來它們與金融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央銀行是否提供更多穩定性以避免危機?中央銀行的崛起如何比預期更成問題?
一九七○年代,新自由主義逐漸發展,帶動了中央銀行的重要性。作為發行法償貨幣的關鍵機構,中央銀行卻不是在一開始就擁有操縱貨幣政策的權力。貨幣政策攸關國家的外匯關係、通貨膨脹的尺度、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了當地的金融與經濟發展,當貨幣政策開始成為央行職責後,中央銀行便擔負穩定金融系統的責任。
隨著中央銀行佔據主導地位,其政策創新使央行能夠利用且不斷擴大金融市場的特權關係來管理經濟。然而,超過半世紀時間,全球金融卻一再徘徊在坎坷和危機中,這其中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重新審視過往相關研究中被忽視的原始資料,以及實際訪談三十位央行官員,透過比較美國、英國、德國與瑞士的央行發展,發現中央銀行自身的政策創新是變革的重要組成,政策創新讓金融市場呈現穩定的幻覺,助長信貸過度增長,貨幣的「軟硬」實則由官僚拿捏,直至市場崩盤。這本書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講述政治與金融體系的糾葛過程,如何改變及重整金融市場?相信是你我都需審慎思索的關鍵!
好評推薦
(依來函時間為序)
雷浩斯|投資人、投資講座教師
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主持「一口經濟學」PODCAST
陳思寬|永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謝斐宇|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
柯志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比起美國總統,美國央行(聯準會)主席握有影響經濟的權力要大得多。從疫情以來,通膨肆虐全球。但聯準會藉由貨幣政策,成功化解了四十年以來最大的通膨危機。本書透過歷史的觀點,看央行的崛起、貨幣市場的基礎、以及金融系統的管道。內容深入淺出,值得一讀。」——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中央銀行的崛起》闡明了官僚機構的作用,並呼籲社會和民選領導人引導其努力實現更具發展性的目標。」──《今日政治》(Politics Today)
「一項值得稱讚的事業……韋斯勒班正開闢新天地。他可以提供一些你在主流經濟文獻中找不到的東西。」——尼爾斯.布內曼(Niels Bünemann),《中央銀行》(Central Banking)的作者
「《中央銀行的崛起》是一本高明的、經過深入研究的書,講述了中央銀行在當今金融化資本主義時代的重要地位。韋斯勒班出色地將許多事件、情節和細節編織成一個連貫的故事。對聯準會、央行、經濟政策和金融化感興趣的讀者肯定會想讀這本書。」——布魯斯.卡拉瑟斯(Bruce G. Carruthers),西北大學
「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它大大地增進了我們對現代中央銀行在學術上的理解,以及為什麼它們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凱瑟琳.R.麥克納馬拉(Kathleen R. McNamara),喬治城大學
「當今的經濟深受央行的行為、決策和盲點的影響。韋斯勒班這本精彩的書,為這些重要組織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深度、學術性和複雜性。」——唐納德.麥肯齊(Donald MacKenzie),愛丁堡大學
「本書雄心勃勃且深入研究。韋斯勒班剖析中央銀行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的世界中,貨幣主義管理技術、金融市場擴張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之間日益增長的運作糾葛。其結果是金融領域變得臃腫,並且危險地依賴央行的行動來保持其爆發力。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但極其重要的解釋。」——瑪麗恩.佛凱德(Marion Fourcade),《經濟學家與社會:1890 年代至 1990 年代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學科與專業》( Economists and Societies: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France, 1890s to 1990s)的作者
我們怎麼進展到輕鬆賺錢的時代?中央銀行扮演什麼角色,這些年來它們與金融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央銀行是否提供更多穩定性以避免危機?中央銀行的崛起如何比預期更成問題?
一九七○年代,新自由主義逐漸發展,帶動了中央銀行的重要性。作為發行法償貨幣的關鍵機構,中央銀行卻不是在一開始就擁有操縱貨幣政策的權力。貨幣政策攸關國家的外匯關係、通貨膨脹的尺度、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了當地的金融與經濟發展,當貨幣政策開始成為央行職責後,中央銀行便擔負穩定金融系統的責任。
隨著中央銀行佔據主導地位,其政策創新使央行能夠利用且不斷擴大金融市場的特權關係來管理經濟。然而,超過半世紀時間,全球金融卻一再徘徊在坎坷和危機中,這其中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重新審視過往相關研究中被忽視的原始資料,以及實際訪談三十位央行官員,透過比較美國、英國、德國與瑞士的央行發展,發現中央銀行自身的政策創新是變革的重要組成,政策創新讓金融市場呈現穩定的幻覺,助長信貸過度增長,貨幣的「軟硬」實則由官僚拿捏,直至市場崩盤。這本書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講述政治與金融體系的糾葛過程,如何改變及重整金融市場?相信是你我都需審慎思索的關鍵!
好評推薦
(依來函時間為序)
雷浩斯|投資人、投資講座教師
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主持「一口經濟學」PODCAST
陳思寬|永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謝斐宇|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
柯志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比起美國總統,美國央行(聯準會)主席握有影響經濟的權力要大得多。從疫情以來,通膨肆虐全球。但聯準會藉由貨幣政策,成功化解了四十年以來最大的通膨危機。本書透過歷史的觀點,看央行的崛起、貨幣市場的基礎、以及金融系統的管道。內容深入淺出,值得一讀。」——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中央銀行的崛起》闡明了官僚機構的作用,並呼籲社會和民選領導人引導其努力實現更具發展性的目標。」──《今日政治》(Politics Today)
「一項值得稱讚的事業……韋斯勒班正開闢新天地。他可以提供一些你在主流經濟文獻中找不到的東西。」——尼爾斯.布內曼(Niels Bünemann),《中央銀行》(Central Banking)的作者
「《中央銀行的崛起》是一本高明的、經過深入研究的書,講述了中央銀行在當今金融化資本主義時代的重要地位。韋斯勒班出色地將許多事件、情節和細節編織成一個連貫的故事。對聯準會、央行、經濟政策和金融化感興趣的讀者肯定會想讀這本書。」——布魯斯.卡拉瑟斯(Bruce G. Carruthers),西北大學
「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它大大地增進了我們對現代中央銀行在學術上的理解,以及為什麼它們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凱瑟琳.R.麥克納馬拉(Kathleen R. McNamara),喬治城大學
「當今的經濟深受央行的行為、決策和盲點的影響。韋斯勒班這本精彩的書,為這些重要組織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深度、學術性和複雜性。」——唐納德.麥肯齊(Donald MacKenzie),愛丁堡大學
「本書雄心勃勃且深入研究。韋斯勒班剖析中央銀行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的世界中,貨幣主義管理技術、金融市場擴張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之間日益增長的運作糾葛。其結果是金融領域變得臃腫,並且危險地依賴央行的行動來保持其爆發力。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但極其重要的解釋。」——瑪麗恩.佛凱德(Marion Fourcade),《經濟學家與社會:1890 年代至 1990 年代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學科與專業》( Economists and Societies: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France, 1890s to 1990s)的作者
- 封面
- 好評推薦
- 作者序
- 導論
- 新自由主義批評中缺少的部分
- 研究方法
- 政策創新的比較研究
- 金融的鬥士
- 本次研究
- 章節概述
- Chapter1 新自由主義與中央銀行的崛起
- 如何解釋中央銀行在新自由主義中的主導性角色?
- 走向新的中央銀行社會學:官僚行為者、政策工具和金融體系就是治理的基礎結構
- 一九七○年以來中央銀行治理技術的創新
- 央行崛起的問題是什麼?
- 合併比較
- 解說:中央銀行是什麼?
- Chapter2 貨幣主義與貨幣政策的發明
- 貨幣主義是什麼?
- 瑞士國家銀行:從精英調解到統合主義的貨幣學派理論
- 英格蘭銀行:以「私人影響力」為政策操縱桿與致命的策略選擇
- 本章討論:一九七○年代貨幣主義實驗
- Chapter3 主導金融市場的預期
- 柴契爾的貨幣主義與金融化政治的矛盾
- 沃克的原始通膨目標
- 英國的通膨目標之路
- 減少金融市場的意外驚喜
- 本章討論:創新的通膨目標制
- Chapter4 貨幣市場!全球金融與中央銀行的基礎結構
- 現代貨幣市場制度的美國起源
- 英國貨幣市場的美國化
- 貨幣市場創新如何瓦解貨幣主義
- 一個建構全球市場的計畫
- 本章討論:新貨幣政策的設計者
- Chapter5 無知的組織,央行官員如何放棄監管
- 瑞士:從君子監管到良性忽視
- 英格蘭銀行:從非正式領導到結構性保密
- 本章討論:央行在貨幣政策的監管上扮演什麼角色?
- Chapter6 白忙一場的金融化管道疏通 ——二○○八年以後的中央銀行
- 二○○八年後的央行業務
- 結構失修的金融市場
- 金融化,一個消耗殆盡的成長動力
- 透過金融業成長和金融化無法實現的福利承諾
- 結語
- 利益和思想之外:央行崛起及其影響的新解釋
- 經濟決策制訂中的官僚
- 制度維護的邏輯
- 附錄
- 檔案與訪談
- 參考書目
- 版權
- 封底
紙本書 NT$ 690
單本電子書
NT$
51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