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導季刊 [第60卷第4期]:於團體諮商中融入藝術媒材促進高齡者成功老化之可能性初探
-
點閱:30
16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Guidance quarterly
- 作者: 輔導季刊編輯室編輯
- 出版社: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 出版年:2024.12
- 格式:PDF,JPG
- 頁數:90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本期所刊登六篇文章皆為專論性文章,主題所涵蓋面向甚廣,反映了在諮商輔導的領域中大家逐漸對不同的族群與主題有所關注。
第一篇與第二篇著眼於與不同族群的工作經驗。第一篇以高齡者為對象探究與統整將藝術媒材融入團體諮商模式以協助其成功老化的的可能性,並提出方案作為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第二篇的對象為繭居族的案主,透過工作同盟的合作治療關係讓案主及其家人能在治療過程中經歷到修正性的情緒經驗,進而能有機會讓繭居案主回歸社會發展新的新的人際關係與互動。
第三篇則將視框更拉遠到以文化觀點理解台灣原住民在歷史中所承受的壓迫以及跨世代的創傷。本文透過文獻回顧來理解台灣原住民所經歷的多重壓迫與不利處境及對認同發展的影響。藉由文獻梳理提出與原住民案主工作時的四個面向之建議。
第四篇則透過文獻的整理與歸納描述女性面對困難懷孕時所經歷的心理歷程及可能的困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諮商的的介入策略。第五篇也關注生活中的困境--自我傷害的議題。校園中學生的自殺議題引起相當多的關注,也是教育部校園輔導工作的重點,但學生的自傷行為更是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危機,本文特別將焦點置於「非自殺性自傷行為」以提醒校園中的導師以及專業人員的敏感度及協助學生的基礎。
最後一篇將關注的焦點轉回助人工作者身上:「新手心理師「替代性創傷」的因應與調適」。助人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經常需要協助案主或其家庭度過困境或在創傷中找尋韌力,過程中如何不被其創傷經驗所影響是需要學習與調適的。本文整理並介紹替代性創傷的理論基礎與定義、對心理師的影響以及因應與調適的方法。並提出新手心理師自我照顧的建議、心理師養成教育工作者的課程規劃,以及新手心理師工作替代性創傷的未來相關研究的作為參考。
本期的六篇皆為專論性的文章,透過作者的文獻回顧與實務觀察提供對不同主題的反思與諮商建議。本刊同時也歡迎研究或實務類型的文章投稿,透過大家不同的經驗能相互激勵,促進助人專業的精進!
- 編輯室報告(第i頁)
- 專論文章(第1頁)
- 於團體諮商中融入藝術媒材促進高齡者 成功老化之可能性初探(第1頁)
- 從人際歷程取向談繭居個案之治療(第15頁)
- 以多元文化諮商視框探究臺灣原住民族的弱勢處境、因應資源及諮商介入(第27頁)
- 困難懷孕女性的心理困境歷程與諮商策略(第41頁)
- 解讀非自殺性自傷:盛行率、行為原因、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第59頁)
- 新手心理師「替代性創傷」的因應與調適(第73頁)
- 會務交流道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會務報導(第81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2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