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展現了法國從1793年的大革命一直到1832年的巴黎人民起義的各個時期,以熱情洋溢和具體詳盡的筆觸描寫了1832年6月5日,人民為了實現共和而掀起的起義。在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雨果本人的政見以及這其中他的思想所發生的變化。雨果的父親是一個共和黨人,而母親卻信奉保王黨。他從小受母親的照料,政治上不免也受其影響成為保王黨的忠實信徒。后來,他的親身經歷使自己的政見發生轉變,支持共和黨。小說中馬利尤斯這一人物的塑造,有著作者自己的影子。而走向共和的方法,較之仁愛精神,具有更大的社會干預性。假如說,米里哀主教形象的塑造、仁愛精神的提倡折射出雨果本人及《悲慘世界》的浪漫主義精神,那么,也許我們可以將走向共和的提出作為《悲慘世界》現實主義的一面。
- 序 为孩子们走向经典铺设桥梁(第II頁)
- ■导读(第VI頁)
- ■主要出场人物(第X頁)
- ■第一章 陌生的男人(第1頁)
- ■第二章 神父和银烛台(第13頁)
- ■第三章 成为市长的冉·阿让(第29頁)
- ■第四章 重回监狱(第47頁)
- ■第五章 来找珂赛特的冉·阿让(第69頁)
- ■第六章 从坟墓走出来的冉·阿让(第91頁)
- ■第七章 青年马利尤斯(第121頁)
- ■第八章 陷入陷阱(第143頁)
- ■第九章 珂赛特的爱情(第163頁)
- ■第十章 革命的烈火(第177頁)
- ■第十一章 以爱的力量(第195頁)
- ■名著精华阅读(第210頁)
紙本書 NT$ 99
單本電子書
NT$
6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