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戀戀臺灣風情: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
  • 點閱:518
    70人已收藏
  • 作者: 林衡道口述 , 邱秀堂撰文
  • 出版社:賽尚圖文出版 紅螞蟻總經銷
  • 出版年:2014
  • 集叢名:書食館:8
  • ISBN:9789866527333
  • 格式:PDF,JPG
  • 書籍難度(SR):594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九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24

內容簡介

《戀戀台灣風情》共一百二十二篇小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您將能想像、建構出台灣早期的完整風情、民俗風貌。

全書分成「遙想台灣:城市‧風貌」、「懷念台灣:食俗‧風情」、「描繪台灣:生活‧風俗」、「紀錄台灣:歷史‧名人‧趣聞」等四大主題,包括人物軼事、宗教信仰、山水風物、政經民俗、古蹟諺語等。每篇不脫台灣風土史事,卻比一般寫鄉土歷史者視野來得開闊,因為內容、景物遠涉中國大陸與日本的采風,其中,亦有以古托今的隱喩,是研究近代台灣歷史的重要輔佐史料。

林衡道教授生前卻很謙虛的說:「談不上是史料,只是個人時光隧道的回憶小品文而已。」

話雖是如此,假如不是近代名門出身,不是橫跨清治、日治兩時期的台灣首富板橋林家之後,絕不會有如此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閱歷。林教授得天獨厚,上承先世餘蔭,自己又飽讀中外經史典籍,尤其博聞強記的本領,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因此可以肯定的說,只有古蹟仙林衡道教授才能真實展現日據時代到經濟奇蹟這段歷史中的「台灣風情」,讓人戀戀不已。

書末收錄關於「古蹟仙」林衡道教授其人其事。

邱秀堂

台灣文史專欄作家、美食評審。

曾擔任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纂、中華文化總會機要秘書、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系教師、台灣公共電視籌備委員會編撰。
現任職老夫子哈媒體(股)公司董事長、老夫子漫畫總編輯。
1998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台灣)頒發「文藝獎章」。

出版作品
《台灣詩薈─作者簡介考輯》、《鯤海粹編》、《 台灣風情》
《鄭成功全傳─大事年表》、《台灣北部碑文集成》、《老夫子珍藏亮相》等。

最新著作:《老夫子香港采風 1香港道地私房景點遊》、《老夫子香港采風2 精采香港逍遙遊》

林衡道教授

林衡道教授民國四年(1915年─1997年)生於日本東京雜司谷,父林熊祥,母陳師桓。滿月後返即回福州,八歲離開福州到台灣並入樺山小學,十二歲至日本求學,畢業於仙台市帝國大學法文學部,經濟學科,是板橋「林本源」長房後裔。

林衡道教授在淡江大學、東吳大學、真理大學、藝術學院任教,父子先後任職於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推動台灣文獻史蹟之調查、編修、出版不遺餘力,成果甚為豐碩,並傳為美談。

林教授生前足跡遍及台灣,踏勘各地古蹟並整理出版《臺灣史蹟採訪》多冊及有關台灣歷史民俗等書籍, 如《台灣史蹟源流》、《台灣一百位名人傳》 、《鯤島探源》、《台灣民俗論集》、《台灣勝蹟採訪冊》 等。 文 學、詩歌、小說創 作以《絲綢的手帕》、《前夜》 著稱。

人皆稱先生為「古蹟仙」、「臺灣活字典」、「台灣史蹟百科」。

1994年獲行政院文化獎。


  • 推薦序(第2頁)
    • 老夫子王澤向古蹟仙致敬(第2頁)
    • 戀戀臺灣「古蹟仙」(第3頁)
    • 古蹟仙的美好年代(第5頁)
    • 傳承臺灣最美的風情(第6頁)
    • 當新潮遇上古典(第8頁)
    •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古蹟仙(第9頁)
    • 林花謝了春紅(第10頁)
    • 美好的師生情誼(第11頁)
  • 作者序文(第12頁)
    • 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古蹟仙(第12頁)
    • 因緣際會生風情(第16頁)
  • 遙想臺灣:城市‧風貌(第25頁)
    • 臺北曾經是海洋(第26頁)
    • 臺北公會堂(中山堂)(第29頁)
    • 臺北的地標(第30頁)
    • 細說「市長官邸」(第32頁)
    • 臺北的聲音(第34頁)
    • 紅磚的街道(第36頁)
    • 天橋下的皮鞋匠(第38頁)
    • 臺北帝國大學二三事(第40頁)
    • 大正十年臺北街頭好熱鬧(第42頁)
    • 新高堂日治臺灣最大書店(第45頁)
    • 板橋林本源堂堂店號(第48頁)
    • 北投溫泉泡澡樂園(第50頁)
    • 瀰漫茉莉花香的朝陽街(第52頁)
    • 西門紅樓(第54頁)
    • 西風吹在永樂町(第55頁)
    • 菊元首創不二價(第57頁)
    • 日本女人阿勝與八勝園旅館(第59頁)
    • 古蹟與文學(第61頁)
    • 善導寺的由來(第63頁)
    • 善光寺緣起(第65頁)
    • 臨濟寺由來(第67頁)
    • 在臺北的日本佛寺──法華寺(第69頁)
    • 臺灣神社空留兩對獅子(第72頁)
    • 臺北南菜園歡迎光臨(第74頁)
    • 北宜交通的今昔(第77頁)
    • 日治時期的飛機旅行(第79頁)
    • 女人如廁大不便(第81頁)
    • 無聲電影時代有看頭(第82頁)
    • 永樂座走入歷史的戲院(第84頁)
    • 臺北「大正町」的今昔(第86頁)
    • 鐵路大飯店完全英國氣派(第88頁)
    • 木造車廂大有情調(第90頁)
    • 昔日草山今日陽明山(第93頁)
    • 「小劍潭」古碑今何在(第96頁)
    • 三山善社和福州山(第98頁)
    • 龍山國小怪談(第100頁)
    • 車籠埔與吳家墓園(第102頁)
  • 懷念臺灣:食俗‧ 風情(第105頁)
    • 光復前的臺北酒樓和菜館(第106頁)
    • 光復當初臺北的菜館(第108頁)
    • 福州廚「梅師」,抓得住臺北仕紳的胃(第110頁)
    • 鴨子上得了桌面上不了檯面(第112頁)
    • 蔡培火東京開餐廳(第114頁)
    • 中華軒的福州肉鬆響叮噹(第116頁)
    • 臺北的西餐拓荒史(第117頁)
    • 中秋月餅(第119頁)
    • 中秋節的回憶(第121頁)
    • 在來米蒸籠留香(第123頁)
    • 霞海城隍廟口小吃好滋味(第124頁)
    • 豬腳麵線補運改運(第126頁)
    • 豆腐乳的故事(第127頁)
    • 蒜頭與甲午戰爭(第129頁)
    • 日人買「酒方」送菸酒牌照(第130頁)
    • 「搓圓仔湯」洋涇浜日語(第132頁)
    • 教會與婦女的現代化(第134頁)
    • 「刀自」的由來(第136頁)
    • 祝牛生日快樂(第138頁)
    • 竹篙(第140頁)
  • 描繪臺灣:生活‧ 風俗(第143頁)
    • 板橋林家娶親場面大(第144頁)
    • 超級大戶挑女婿(第146頁)
    • 臺灣人的官迷(第148頁)
    • 臺灣泉州人流傳剪刀符(第150頁)
    • 羅漢腳˙ 聘金˙ 童養媳(第152頁)
    • 觀音佛祖探源(第154頁)
    • 瑤池金母在臺灣(第156頁)
    • 灶神信仰今昔談(第158頁)
    • 拈香拜佛築塔藏經(第160頁)
    • 七月十五義民廟賽豬公(第162頁)
    • 鼠與民俗(第164頁)
    • 石碑、棒球、小學生(第166頁)
    • 臺北府城與安山岩(第168頁)
    • 日治時期的環保措施(第170頁)
    • 那一年我搭內臺連絡船(第172頁)
    • 輕便鐵路駛臺車(第175頁)
    • 福州航路海上去來(第177頁)
    • 日治時期臺灣有三多(第179頁)
    • 走紅臺灣的日本諺語(第182頁)
    • 臺灣人怕「四」和「九」的數字(第185頁)
    • 諺語教育一代傳一代(第188頁)
    • 福州話與閩南話(第190頁)
    • 番婆庄這一地名(第192頁)
    • 平埔族的課館與釆田福地(第194頁)
    • 日本皇族遊臺灣(第196頁)
    • 日本風俗在臺灣(第199頁)
    • 日本人殉情風吹不到臺灣(第201頁)
    • 日人求財拜狐狸(第204頁)
    • 臺灣名山方丈的遊學地──湧泉寺(第206頁)
    • 從東和禪寺說起(第208頁)
    • 三十三番觀音拜一回(第210頁)
    • 船隻以丸命名為敬神(第212頁)
  • 紀錄臺灣:歷史 ‧ 名人 ‧ 趣聞(第215頁)
    • 日治時期在臺灣的琉球人(第216頁)
    • 臺籍日本兵的悲哀(第218頁)
    • 高砂義勇隊九死一生(第221頁)
    • 金門的歷史(第223頁)
    • 中山堂──「二二八」另類政府所在地(第226頁)
    • 二二八紀念館和紀念碑(第228頁)
    • 甘谷街的革命因緣(第230頁)
    • 東沙島觀光前途看好(第232頁)
    • 鴨母王朱一貴(第234頁)
    • 蔣渭水與政治運動(第235頁)
    • 訪問蔣渭川(第237頁)
    • 黃土水與「水牛群像」(第239頁)
    • 徐坤泉其人其事(第241頁)
    • 詩鐘名家王夷軒(第243頁)
    • 四十年代旅日臺灣學者(第244頁)
    • 郭雨新事母至孝(第246頁)
    • 楊肇嘉的軼事(第248頁)
    • 吳濁流軼事(第250頁)
    • 林獻堂與臺灣省通志館(第252頁)
    • 憶耀翁辜顯榮先生(第254頁)
    • 林爾嘉簽名信用保證(第256頁)
    • 四十年代的大富翁──賴清添(第258頁)
    • 高源發是布店加公車大王(第260頁)
    • 不在任地的總督(第261頁)
    • 日本陸海軍在臺角力(第263頁)
    • 臺灣總督府松崎萬長有一手(第265頁)
    • 臺灣神社與能久親王(第267頁)
    • 矢內原忠雄與臺灣(第269頁)
    • 日本安那其在臺灣(第271頁)
    • 鈴木商店破產倒臺(第273頁)
    • 日共血濺基隆港(第275頁)
    • 漢文記者筆塚情(第277頁)
    • 乃木太夫人墓碑四十萬(第279頁)
  • 附錄(第281頁)
    • 林衡道教授生平簡介暨著作要目(第282頁)
    • 歷史學者林衡道教授惜物又愛物(第292頁)
    • 老師,叫我「乾媽」太沉重了!(第294頁)
    • 陪林衡道教授最後一程(第298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24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