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3
本書以三個紙業的案例來談地方的文化產業,「文化」是每個區域自發性長期經營的生活特色,透過創意的包裝與行銷形成產業的文化鏈。這產業鏈是須要跨域合作活化,無論是社區總體營造、觀光工廠都是文化產業的類型,在體驗經濟的時代裡,探討文化產業下紙的典藏、應用與社區資源有其必要性。
芎林的紙寮窩、埔里的廣興紙寮及台北市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是解嚴後的90年代裡逐漸嶄露頭角的紙文化基地,三者的共通性是通過手工紙的技能,以社會責任自居,寫下台灣紙的經濟文化史。透過實作活動體驗美學,例如在紙寮窩手抄紙可以想見清末當地製紙盛景,在廣興紙寮與師父同步抄紙的節奏感,可以體驗日治時期「紙寮」生產線的原貌,在台北市樹火紙展覽空間進行抄紙是將「抄紙」透過儀式聖化,它們都與歷史共時共存。
- 一本關於台灣手工紙的專書(第I頁)
- Foreword A Book Concerned Taiwanese Hand- made Paper(第V頁)
- 自序(第XI頁)
- Preface(第XIII頁)
- 第一章緒論(第1頁)
- 研究動機(第3頁)
- 研究目的(第3頁)
- 問題意識(第5頁)
- 研究範圍(第6頁)
- 研究方法(第7頁)
- 研究架構(第12頁)
- 文獻說明(第13頁)
- 成果回顧(第17頁)
- 研究大綱(第26頁)
- 第二章過去百年的台灣紙業(第31頁)
- 第一節前清到日治時期多元的紙材(第33頁)
- 第二節日治時期紙的管理(第39頁)
- 第三節日治時期紙廠的建立(第46頁)
- 第四節40 - 70 年代台灣的紙況(第49頁)
- 第五節解嚴前後80 - 90 年代的紙況(第59頁)
- 第六節21 世紀的紙況(第70頁)
- 第七節小結(第72頁)
- 第三章以紙之名‧完成社區營造─紙寮窩(第75頁)
- 第一節何謂社區營造(第77頁)
- 第二節自然資源與家族紙工(第81頁)
- 第三節紙寮窩完成社區改造(第102頁)
- 第四節紙寮窩的獨特性—拓荒(第118頁)
- 第五節圖像與文物—溯源家族與紙歷史(第129頁)
- 第六節擁有客家精神的社區(第140頁)
- 第七節小結(第144頁)
- 第四章以紙之名‧成就觀光工廠─廣興紙寮(第147頁)
- 第一節觀光工廠與文創的概念(第149頁)
- 第二節紙鎮氛圍裡的廣興紙寮(第157頁)
- 第三節紙匠起家,與書畫家匯流(第164頁)
- 第四節建立台灣紙基因資料庫(第178頁)
- 第五節見證傳承與體驗美學(第191頁)
- 第六節小結(第204頁)
- 第五章以紙之名‧成立樹火紙文化(第209頁)
- 第一節紙文化基金會展覽空間的成立(第211頁)
- 第二節樹火紙關係企業─中日特種紙廠與長春棉紙廠(第235頁)
- 第三節整合型的體驗活動(第246頁)
- 第四節紙博物館在社區的文化實踐(第258頁)
- 第五節小結(第261頁)
- 第六章結論(第263頁)
- 一、體驗美學時代已經來臨(第266頁)
- 二、文化包含了創意、象徵與知識產權(第268頁)
- 三、手工紙業保有對自然質材的尊敬(第269頁)
- 參考文獻(第273頁)
紙本書 NT$ 360
單本電子書
NT$
252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