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內容簡介
智慧與聰明是有區別的。聰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貪婪詭詐也是聰明。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是勇於捨得。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鍊出來的,如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便無法產生智慧。把碩士、博士學位看得牢牢的,這叫死人棺材。所有的學問,全都是死人的古董,抵不住生死。如果真正的放下向此修去,悟道的成就很快,那時,世間上的學問自然通徹,甚至於不須博聞強記,念頭一提就懂了。
禪宗很明白這個道理,故以「不立文字」立宗。但是又不得不借助於文字傳承心法,所以只好編些謎語般的公案、語錄、偈子開啟後人,算是「禪心指月」。可惜世人多不明白「指」不是月,文字也不是禪的道理,就在「小指頭」上做遊戲,整天禪啊禪的,結果言語道斷,只剩下口頭禪、文字禪。
本書以簡單的人生常理,加上佛學的妙法顯現,文字妙逸成趣,讀者在閱讀之際或會加上自己神來一會,則智慧心從此展開……
- 小 引(第vi頁)
- 卷首語(第11頁)
- 第一章 以佛心修平常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第15頁)
- 1 永恆歸於寂滅,無常歸於平常(第16頁)
- 2 一切有為法,平淡真佛性(第20頁)
- 3 禪非坐臥,佛無定相(第24頁)
- 4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第27頁)
- 5 佛性如水,蕩滌萬錄(第31頁)
- 6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第34頁)
- 7 曲成萬物,形變性不變(第39頁)
- 8 欲望愈多,距佛愈遠(第44頁)
- 9 六祖原來不識字(第48頁)
- 10 縱身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第53頁)
- 第二章 以佛性修自律心——佛言無欺,信通神明(第59頁)
- 1 佛性無欺,誠心禪性(第60頁)
- 2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第65頁)
- 3 但盡誠心,別無聖解(第67頁)
- 4 佛藏無身處,道顯明白裡(第69頁)
- 5 生活是修行,學佛如做人(第72頁)
- 6 真和尚不可欺(第76頁)
- 7 佛說佛經,道說道法(第79頁)
- 第三章 以佛心修自省心——佛不渡我,我自渡之(第85頁)
- 1 自證自悟,佛性自出(第86頁)
- 2 「自輕」是自縛的蠶繭(第89頁)
- 3 一步難登天,一日難成佛(第95頁)
- 4 完美的禪不在於求完美(第98頁)
- 5 佛門無貴賤,禪意無高低(第101頁)
- 6 聰明聰明禍,糊塗糊塗福(第104頁)
- 7 得意莫忘形,繁華會散盡(第110頁)
- 8 自以為是,無以為真(第114頁)
- 9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第118頁)
- 第四章 以佛心修道德心——佛法如海,大德無疆(第125頁)
- 1 德性佛性,德心佛心(第126頁)
- 2 正人正行,正心正事(第129頁)
- 3 佛有佛「氣」,人有人「氣」(第132頁)
- 4 善惡一念間,禍福兩相依(第135頁)
- 5 心懷感恩心,福報自然來(第138頁)
- 6 天地有良心,誠修心中佛(第143頁)
- 第五章 以佛心修慈善心——慈悲為懷,善哉善在(第147頁)
- 1 禪修一枝花,佛煉一顆心(第148頁)
- 2 百病由心生,非關世外境(第151頁)
- 3 心境清靜是最大的自在(第157頁)
- 4 佛不在別處,就在我心中(第161頁)
- 5 世間萬事,不過一念間(第164頁)
- 6 為善最樂,度人即度己(第167頁)
- 7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第173頁)
- 8 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第176頁)
- 9 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第180頁)
- 10 處上風者得下風,處下風者得上風(第184頁)
- 11 一語成佛,一語成魔(第185頁)
- 12 無須在意過去,忘卻便是福祉(第190頁)
- 第六章 以佛心修智慧心——大澈大悟,無量智慧(第195頁)
- 1 心境一如,圓滿是佛(第196頁)
- 2 沒有天生的彌勒,沒有自然的釋迦(第200頁)
- 3 施惠勿念,受恩勿忘(第203頁)
- 4 道德如海,智慧無邊(第207頁)
- 5 曲徑通幽禪意深(第210頁)
- 6 佛無定法,換種方式說會更好(第214頁)
- 7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第217頁)
- 8 平凡至極最高明(第223頁)
- 9 貪嗔勿取,解除欲望鐵枷(第227頁)
- 附 錄‧老和尚講經善言善語(第232頁)
紙本書 NT$ 220
單本電子書
NT$
15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