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
  • 點閱:1041
    338人已收藏
  • 作者: 劉威良著
  •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14
  • ISBN:9789862622179
  • 格式:PDF,JPG
  • 書籍難度(SR):586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九年級

二十多年旅德經驗,最詳盡的第一手社會觀察報告──
這些德國做得到的事,換成在台灣,到底行不行呢?
在歐盟多國紛紛陷入經濟困境中時,德國憑什麼依舊強大?
德國明明是個鋼鐵作風的國家,為什麼可以催生出女總理?
在世界各國猶豫核電去留與否時,德國憑什麼可以當機力斷的決定廢核?

本書作者威良旅居德國二十多年,在德國念書、就業、結婚生子,她以護理背景培養出的敏銳觀察力與高度人文關懷,以直指核心、犀利直白的文筆,為你剖析德國社會現況,帶你窺看德國政府是如何處理勞動權益、國民教育、能源與環保等問題,並對比剖析德國與台灣兩個世界。
★就業在德國
同樣面臨缺工困境,相較於台灣大開低廉外籍勞工大門,德國卻祭出外籍勞工薪資不得低於國內勞工的政策,以保障國內勞工在就業上的競爭力。就算勞工薪資成本遠高於台灣企業,德國企業一樣可以傲視全球。
★教育在德國
德國規定學前教育不准教幼兒算數、本國字母,更遑論外語,只訓練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自立不耍賴。相較之下,台灣小孩從幼稚園就學習各項才藝,事事贏在起跑點上,而台灣大學以上學歷人數比,更是德國的數倍。然而台灣大學生的22K起薪,卻跟德國十六、七歲,正在職業訓練中的學徒,領到的實習津貼所差無幾。
★生活在德國
德國消費高,可是許多生活必需品卻與台灣相差無幾,房價甚至更便宜。德國人雖然看起來很冷酷,但對感情很誠懇;對朋友的定義很謹慎,但當你是朋友就絕對肯為你兩肋插刀。在德國人面前打嗝是很失禮的事,其嚴重程度就如同我們放了響屁一般不雅,但是擤鼻涕卻可以大聲到驚人還被誇很清潔乾淨?
★社會福利在德國
德國人的薪水在扣完稅與社福費後,只剩原有的一半。但因為在德國看病免費、上高速公路免費、學校教育從國小到中學免費,大學也多是免費的公立大學。老了之後還有淨所得六○~七○%的養老金。所以即使必須扣很高的稅,民眾卻能真實感受到「政府把他們的生活照顧得很好」。
★綠色能源在德國
自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引發核災後,德國立即停掉七個核電廠的運轉,連之前提過要延役的機組也一律免談。他們認為「安全比經濟發展更重要」,更用選票決定自己的安全保障。
★動物保育在德國
德國雞蛋的優劣分級,不是依品種而是以飼養的環境來做分類。德國人視狗為社會中的成員,所以狗可以上餐廳;由人用牽繩拉著時,也可以搭乘任何公共交通工具。而相較於台灣的動物收容所總是無情地將所內的動物賜死,德國是絕不宰殺健康及尚未病重到不能醫治的動物……
★從德國看台灣
台灣憲法雖然保障男女平權,但女性候選人仍是難逃性別歧視的種種攻訐,反觀德國,不僅選出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女總理,在她的帶領下德國更突破重重經濟難關,也成就了女性自我實現的新典範。
確實德國跟台灣,一個是國土面積達35.7萬平方公里,執歐洲經濟牛耳的泱泱大國;另一個則是面積僅有3.6萬平方公里,經濟力敬陪亞洲四小龍末座的小島國。把這兩個放在天平上比較,就好比鯨魚對上小蝦米,確實沒得比。
但如果我們把德國當做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或許有天小蝦米也能成為強權霸王。
本書的出版,就是期盼藉由向強國取經,讓台灣讀者能用嶄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走出台灣自己的路。


劉威良
1967年出生台北,1991年到德國,1996年定居德國迄今。中山醫學院(現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畢業,德國帕德伯恩(Paderborn)成人教育學系肄業,現於瑞士蘇黎世應用動物行為與動物心理學研究所進修動物輔助治療活動。曾參與《夢想德國:為什麼德國人可以打造完美賓士,還有時間優雅逛花園?》一書撰文。
曾任德國精神科護理師、德國精神病患專業照護,現為德國台灣協會會長,德國Audi 學會(Audi Akademie)華語教師,德國茵果市(Ingolstadt)失智協會義工,茵果市睦鄰專案義工,動物保護義工及社會評論員。
大學時期積極為護理系爭取實習權益,任台北市立療養院護理師時為同仁爭取晚、夜班費,於德國科隆拜耳股東大會抗議拜耳化工廠來台設廠。曾任省長輔選工作、國代助理及關懷生命協會工作人員,並參與全球抗議台灣虐傷動物,促動物保護法立法。自2008年起於德國籌辦多項台灣文化活動,籌辦台德民主人權交流相關活動。

  • 各界好評(第3頁)
  • 推薦序 勇敢的新女性,在德國譜出台灣之美 鄭進發(第7頁)
  • 自序 寫給我愛的台灣,一本德國觀察筆記(第9頁)
  • 壹、工作在德國(第19頁)
    • 大開專業者的就業大門(第20頁)
    • 勞工權益,上班前先打聽清楚(第25頁)
    • 護理尖兵變逃兵(第31頁)
    • 台灣發明無薪假,德國政府提出有效政策打造勞資雙贏(第35頁)
  • 貳、教育在德國(第39頁)
    • 德語,很難嗎?(第40頁)
    • 德國學校教育─PISA是德國教育的痛(第44頁)
    • 學前教育(第48頁)
    • 小學教育(第53頁)
    • 給小孩快樂童年(第59頁)
    • 高等教育(第61頁)
    • 台灣學徒薪水,不到德國一半(第67頁)
  • 參、生活在德國(第69頁)
    • 初來乍到,德國難適應(第70頁)
    • 先知的話(第76頁)
    • 德國的生活與倫理(第80頁)
    • 德國社會整齊有序的祕密(第84頁)
    • 德國物價(第89頁)
    • 德國性愛觀(第93頁)
    • 愛情兵變(第96頁)
    • 同居世代(第100頁)
    • 德國生活座標─朋友(第102頁)
    • 笑(第105頁)
    • 打嗝有失禮貌,擤鼻涕像吹喇叭(第107頁)
    • 水中體操與游泳(第109頁)
    • 旅行用品包,帶出門超方便(第112頁)
    • 學駕車(第113頁)
    • 癌一個月(第117頁)
    • 在別人的國度,想家(第120頁)
  • 肆、社會福利在德國(第125頁)
    • 不用燒炭也能生活─社會資源公平分配(第126頁)
    • 產假薪資,健保買單(第130頁)
    • 育嬰津貼(第132頁)
    • 請跟孩子談死亡─給重症孩童的父母(第136頁)
    • 德國健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138頁)
    • 了解失智,關愛老人(第141頁)
    • 醫療體制的缺失──復健無望(第144頁)
    • 德國觀察─社會救助的智慧(第147頁)
    • 德國的專業照護(第150頁)
  • 伍、綠色能源在德國(第153頁)
    • 德國從日本核災學到的教訓1─安全比經濟利益重要(第154頁)
    • 德國從日本核災學到的教訓2─選票決定自己的安全保障(第156頁)
    • 從德國看核電(第159頁)
    • 德國電力的選擇(第163頁)
    • 德國廢核電大家談(第169頁)
    • 海浪潮汐發電,電從「蠔」中來(第174頁)
  • 陸、動物保育在德國(第177頁)
    • 生蛋快樂(第178頁)
    • 公車狗語(第181頁)
    • 什麼人養什麼狗─談德國人養狗(第184頁)
    • 歐洲狂犬病防疫,值得借鏡(第190頁)
    • 邴福伯伯德國行(第193頁)
    • 德國小鎮的動物之家(第198頁)
    • 面對流浪動物,我們可以做什麼(第201頁)
    • 在德國救狗的反思(第204頁)
    • 德國為台灣流浪犬「點燃生命之燈」大會後感(第207頁)
    • 不要殺狗的希特勒政權(第209頁)
  • 柒、從德國看台灣(第213頁)
    • 媒體的力量(第214頁)
    • 德國觀察─種族歧視觀點(第217頁)
    •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219頁)
    • 《海神家族》讀後感(第221頁)
    • 《台灣連翹》讀後感(第225頁)
    • 閱讀《安妮日記》的迴盪(第228頁)
    • 二二八仍欠一個審判(第230頁)
    • 中正紀念堂與柏林的被害猶太人紀念碑林(第234頁)
    • 民主人權研討會系列活動─守護台灣(第238頁)
    • 劉曉波面具蓋住台灣主體(第244頁)
    • 在維也納受中國人辱(第246頁)
    • 外交部誤導台灣變中國(第248頁)
    • 德國統一,台灣不一樣(第250頁)
    • 從甘比亞與中華民國的斷交談起(第253頁)
    • 面對中國(第256頁)
    • 憂心台灣(第258頁)
    • 性傾向與治國能力(第260頁)
    • 台灣女性有夠衰(第262頁)
    • 德國大選給台灣的啟示(第264頁)
    • 看德國解決杯葛問題,想台灣(第268頁)
    • 德國腳遊台灣─德國豬腳 V.S. 蚵仔麵線(第272頁)
    • 慕尼黑台灣之美文化周末(第274頁)
    • 海外中國風,台灣文化夯(第278頁)
  • 德國台灣協會活動集錦(第282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