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學研究集刊 [第十九輯]
- 點閱:20
- 並列題名:Studies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 作者: 臺灣翻譯學學會編輯部編輯
- 出版社:臺灣翻譯學學會
- 出版年:2015.12
- 格式:PDF,JPG
- 附註:部份內容為英文
本期內容簡介
前言:逐漸茁壯的翻譯研究
《翻譯學研究集刊》自1996 年創刊至今,走過了19 個年頭,一直是臺灣翻譯研究者發表論文及獲取新知的重要園地。本人有幸被委以重任,擔任第19 輯的主編,在編輯的過程中,得以仔細閱讀各篇投稿論文,並且參照審查意見,觀察投稿者反覆來回的修正與調整,實感獲益良多,更深覺翻譯研究在臺灣已經逐漸成長茁壯。這幾年來,投稿論文的質與量都進步許多,審查委員的標準似乎也提高不少,因而每一輯刊登的論文皆有相當的水準,我想這見證了19 年來翻譯研究邁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努力。
本人忝為主編,自然是戰戰兢兢,希望繼續保持集刊良好的傳統與優秀的品質,因此每篇文章均經過審查委員及編輯委員的匿名審查與嚴格把關,最後通過刊登的共有四篇中文論文、一篇日文論文、兩篇英文論文、兩篇翻譯評論、一篇翻譯反思與動態。投稿人分別為來自新加坡、香港、臺灣、德國等大專院校的學者,論文主題涵蓋了文化翻譯、科學翻譯、翻譯史、譯者研究、語料庫、口譯研究、翻譯理論,兩篇譯評各別討論中書外譯及外書中譯的問題,一篇翻譯動態則報導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的第一屆中國翻譯史國際研討會。整體而言,無論在語種、議題、投稿人的背景各方面,均呈現多元而豐富的景象。
第十九輯得以順利出刊,首先要感謝編輯委員賴慈芸、張嘉倩、張梵三位教授願意鼎力相助,而多位匿名審查委員的辛苦審查更是令我感恩在心。臺灣翻譯學學會理事長曾麗玲教授與秘書李玉婷小姐的行政協助,萬象翻譯公司馮國扶老師及王雅雲小姐的排版支援,以及兩位編輯陳幼雯小姐與鍾佩雯小姐的聯絡與校稿工作,都令我感激不盡,沒有這些默默付出的幕後功臣,就沒有這本集刊的問世。最後要感謝的當然是投稿人與讀者對本集刊的大力支持,希望《翻譯學研究集刊》在各位的持續耕耘與批評指教之下,可以精益求精,更上層樓。
- 研究論文(第1頁)
- 民族主義及文化記憶之戰:從香港影視作品看日本戰線上的譯者(第1頁)
- 專家與譯者翻譯對科學教科書讀者理解程度的影響(第17頁)
- 翻譯與政治:論臺灣翻譯文學史(第43頁)
- 敦煌文獻S.381:佛經譯師鳩摩羅什別傳考論(第69頁)
- 直喩表現と四文字語使用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と翻訳文体:マルチバージョンのパラレルコーパスに基づいた翻訳研究(第99頁)
- Profiling Interpreters of Cross-Cultural Market Research Focus Group Interviews(第123頁)
- In Defense of Schleiermacher: A Critique of Venuti's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第141頁)
- 翻譯評論(第155頁)
- 《荒人手記》的翻譯問題-以英譯本與德譯本為例(第155頁)
- 譯與憶:《小王子》譯介簡述與新譯短評(第165頁)
- 翻譯反思與動態 譯者的「顯身」:第一屆中國翻譯史國際研討會綜述(第171頁)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