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生命史學
  • 點閱:71
    28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Intimate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life
  • 作者: 余德慧, 李宗燁作
  •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出版 大和書報總經銷
  • 出版年:2003
  • 集叢名:Harmony:4
  • ISBN:9789867574046
  • 格式:PDF,JPG
  • 頁數:276

時間賦予我們奇妙的感覺,使我們的生命產生某種氛圍,像薄薄的光暈籠罩著現在,也因此有了生命的厚重感。
塵世濁濁,我們的生活常常陷於茫茫的送往迎來中,無法自己。然而,從台灣大學移居花蓮的心理學教授余德慧,總是帶著一種既遠離又切近的身姿,以歷史感來關照生命的喧鬧。余德慧擅長在平常生活的時刻中,探求生命的況味。他在原住民部落裡,可以專心聽著他們用母語交談,雖然不懂,但是「在母語的世界,像置身在一棵大樹的底下,才感受到人活著的根」。
 
他在時間的流動中,珍惜著白天,也珍惜夜晚。「我們曾經看過許多黑夜:山裡的黑夜,水邊的黑夜,海灘的黑夜,停電的黑夜,豪華街景的黑夜,村莊裡點點燈火的黑夜,港灣的黑夜;每個黑夜都以獨立的方式出現在眼前,…它們總是一個個被我們碰見。我們一生碰過多少夜晚,就等於我們有多少的歲月」。他更以哀樂中年的心情,來看愛情、看人生、看存在的每個片刻。「行到中年,兩邊不著,生的甜美越來越遠,死的無常逼在眼前,前瞻與後顧,擺盪悠忽。人在這樣的絕望格局裡,要由無處可去的焦慮,轉為體驗『當下』的從容。…然後一切清清朗朗,從容不迫,看日落日出,看風來風去,我依舊如風中的蘆花,搖曳在自然之間。」
 

本書是余德慧的散文作品,他以豐富的人文心理學養背景,透過自身對生命的細膩觀察,以文學和詩心的文字氣質,帶領我們進入他體嘗到的生命感。生命感主要來自生命自身的歷史。「只有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才產生現在的知識。」這種知識就叫做「生命史學」。《生命史學》初版由「張老師文化」發行,二○○三年轉由「心靈工坊」再版,此次增收余德慧與學生合著的文章,使讀者在讀後充滿對生命的感動和思量之餘,以更有系統的方式認識生命史學。


余德慧
 
台灣屏東人,一九五一年生。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現任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關係研究所教授、諮商與輔導心理學系主任,教學內容包括: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文化諮詢等。他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總召集人。余德慧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著作有:《生死學十四講》、《詮釋現象心理學》(心靈工坊出版)、《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孤獨其實是壞事》等(張老師文化出版)。
 
李宗燁

 
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現任北市佛教觀音線志工督導、東吳大學學輔中心兼任諮商員。喜歡陪他人說故事與探索生命,從中享受發現的樂趣及改變的喜悅。


  • 自序 ── 生命經驗的歷史感(第4頁)
  • 第一部(第13頁)
    • 沿著長長的劫數的甬道走來(第15頁)
    • 山海的呼喚(第25頁)
    • 心靈史的救濟(第39頁)
    • 人一說話,上帝就發笑(第53頁)
    • 中年又逢春(第63頁)
    • 命運再說話(第73頁)
    • 老祖母的眼淚(第83頁)
    • 野地少女的?迌路(第95頁)
    • 語言的村落(第109頁)
    • 輕輕呼喚你的名(第123頁)
    • 親密相知天地寬(第131頁)
    • 夾在睡與床的身體(第143頁)
    • 記憶的中間(第151頁)
    • 愛在情色時空裡(第161頁)
    • 渲染的應答 ── 愛情史學的一切(第169頁)
    • 哀樂的愛情(第179頁)
  • 第二部(第187頁)
    • 從童年記憶的敘說探討惦念的生命感(第188頁)
    • 附錄:延伸閱讀(第266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